這朵太陽花自然就是華為的LOGO無疑,即便與日後的“八瓣菊”有很大區別,但LOGO下方的“華為科技”四個大字卻做不了假。
誤打誤撞,居然來到了華為公司?
李亞東一臉懵逼。
他是真不知道華為發展之初居然隱藏在如此一個角落、一個村鎮大廈裡面。
‘得去看看!’
李亞東當即便下定決心,等視察完在建之中的薇創產業園後,一定要去華為公司參觀一下。
原因有很多。
一是他對老任同志敬佩有加,二是華為獨特的企業文化令他著迷——實際上他之所以一直不將東方紅集團上市,未嘗沒有受到了一定華為等公司的影響。再有就是華為的發展之路。
這種經驗,想必任何一名企業家,應該都想探尋一下,更別提他的薇創公司與華為公司,還屬於同一型別的企業。
而探尋華為的發展之路,幾乎不用想,必然會給薇創公司帶來一定益處。
其實有一個問題,李亞東也曾考慮過,那就是創立薇創公司,會不會對類似於華為這樣的中國企業造成困擾。
他最終得到的答應是,不會。
他是學經濟的,雖說有點打醬油的嫌疑,但總歸學到一些東西。
理由有兩點。
一,良性的競爭是企業發展的核心推動力。
華為公司日後將在中國獨佔鰲頭、毫無敵手,這是好事,但其實也有弊端。
二,科技技術應該具備多樣性,這不僅對中國有好處,也對全世界大有裨益。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就譬如晶片,如果全世界的所有晶片都由一家公司提供,那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將存在毀滅性的風險。
因為一旦這家公司的晶片出現問題,人類一定時間內甚至連可供替代的產品都沒有,因此發展程序也不可避免的會受到阻礙,甚至是倒退。
所以我們就會發現,縱然是研發同一種功能的晶片,各家公司也有著不同演算法和架構。
一定程度上,這也是《國際反壟斷法》存在的原因。
人類的發展,需要多樣性。
中國的老祖宗很早就之前就警示過後人——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
“這地方叫什麼?”李亞東望向傑克問。
“蠔業村,生蠔的蠔,工業的業。”
李亞東在心裡默默記下了這個地名,誰能想到日後的中國科技霸主、世界科技巨頭——華為公司,居然是從這樣一個小村落裡發展起來的。
如同傑克所描述的一樣,薇創產業園距離華為公司所在的工業大廈,確實不遠,汽車沿著水泥路行駛不過五分鐘就到了。
當然,說是產業園,此時其實還是一片工地。
一道抹著白石灰的圍牆擋住李亞東的視線,上面用藍色油漆刷有“深基建設”四個大字,應該就是承建薇創產業園專案的公司無疑。
居中敞開的大門裡,正有運送沙石的綠解放緩緩駛入。
齊龍驅車跟在後面駛進工地,與此同時,傑克掏出自己的大哥大,撥出一個號碼,片刻後電話被接通。
“喂,吳總嗎?對,是我,我和董事長已經到了,剛進工地……”
李亞東沒心思聽他打電話,眼神已經不自覺地開始透過車窗環視四周。
傑克還是很好的貫徹了他的指示,產業園的佔地規模極大,一眼根本望不到頭,而可見的視野範圍內,到處都是鋼筋和水泥,至少有十幾處地方正在同時打地基,也有一些建築已經拔地而起,但基本都才建設兩三層,外圍還搭滿了竹製的腳手架,看不出具體效果。
視線之中只有一處完整的建築,是一棟用板材臨時搭建成的兩層長排房舍,白牆藍瓦,肯定是工程建設部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