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上午刻。
距離東方紅商業銀行正式開業還有一刻鐘的時候,門外的人行道上便圍滿了人。
這就是廣告宣傳的力量。
“咦?馬克西姆,你也來了?”
“是啊,離得這麼近,過來看看,聽說這家新銀行今天開業酬賓,推出了一些好的理財產品,過來了解一下,行的話就買兩支。對了,你呢?”
“我也一樣啊!哈哈……據說這家銀行率屬於一家跨國集團旗下,實力雄厚,錢存在他們這裡,應該是安全的。我也是聽說有些回報率不錯的理財產品,打算過來瞧瞧。”
“那一起?”
“當然。”
類似於這樣的對話,在這片人行道上隨處可聞,哪個國家都有窮人和富人,即便蘇聯現在的經濟很不景氣,許多人連飯都吃不飽,但在莫斯科這樣的核心城市裡,這種現象目前還不多。
相反的是,這幫精英人士前不久都獲得了國家發放的有償債券,一個人一兩萬盧布呢,口袋還都挺鼓的。
而他們又大多是葉利欽的忠實擁護者,崇尚自由和民主,對於西方國家開放性的一切、包括金融市場,都興趣斐然。
以至於現在資本市場逐漸開放之後,投資理財,在整個蘇聯境內都是一件非常時髦的事情。
人們趨之若鶩。
現場不僅有這些準客戶,還來了不少媒體記者,此時長筒長炮都已經架起來。
因為據可靠訊息,今天這裡會有大的新聞。
與銀行外面準客戶和記者們的耐心等待不同,此時銀行雖然還沒開門,但裡面其實早已燈火通明,工作人員都在緊張的佈置並檢查著一切事項,以確保接下來的開業萬無一失。
與此同時,在大本營的後院中,李亞東正與一群氣度不凡的中年人相聊甚歡,勝利哥也在,遊走其中,將這些他潛心結識的政府官員,一一介紹給李亞東認識。
這便是李亞東為了確保自家銀行可靠性的另一項計劃:邀請這些官員來他的銀行存款。
都不是什麼級別很高的官員,但確實是官員,而且此舉是私人行為,他們也都沒有穿工作服。
對外的說法早就商量好:朋友之間的捧場。
當然,李亞東也不讓他們白忙活,一筆辛苦費,肯定是少不了的。
雖然有付出,但相比起利益,在李亞東看來是微不足道的。
你想想看,一家新興的銀行剛開業,便有一大批政府官員主動上門存款,這對於民眾的信心而言,影響力註定是無與倫比的。
既然當官的都不怕,那我們還怕個啥?
這家銀行肯定靠譜!
但民眾們又哪裡知道,此時在這處院子裡的某個房間的辦公桌上,正堆放著一筆錢,分成幾十摞,每一摞都不是很多,鈔票面值也不是很大,符合不同地位的國家幹部能拿得出的儲蓄標準。
而這些,就是李亞東給這群官員準備的“存款”。
並且,只要他們拿著這些錢,去往銀行櫃檯存進去後,這筆錢就是他們的了。
就這麼簡單。
各取所需罷了,李亞東要他們的帶動性,他們想要李亞東的錢。
另外,李亞東還花“重金”,請來了謝蓋爾等幾位莫斯科市政層面的官員,為銀行開業做剪綵。
他們自然不必存錢,因為是以政府名義前來祝賀的,此舉有些不妥。
很快,一刻鐘過去,到了業內約定俗成的開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