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上兵伐謀、攻心為上”。
此時的蘇聯太強大了,武力強大到令人髮指,就連美國,雖然很不想承認,但也不得不承認,真要懟起來,他們是幹不過蘇聯的。
那能怎麼辦?
唯有“攻心”,耍陰招!
美國充分使用各種輿論戰術,透過各種媒體和資訊渠道將美國的繁榮、美國的強盛,及其背後的自由經濟體制,向蘇聯轟炸式宣傳,使得蘇聯掀起了一股“崇美”狂潮,煽動了蘇聯人民選擇走美國模式道路的意願,從而為接下來的金融戰的勝負,打下了堅實根基。
與此同時,美國還派了大量專家潛進蘇聯,與蘇聯內部腐敗勢力裡應外合,在內外夾攻之下,蘇聯相信了自由市場、金融開放,才是繁榮的基石,甚至連必要的金融監管,都被說成是集權復辟。
於是,無序的金融開放就此展開,尤為著名的,則是那場轟轟烈烈的“五百天計劃”——將蘇聯的國企分解為有價債券發放給全民,徹底完成私有化,從而讓蘇聯一舉進入“公平的自由市場”階段。
每個蘇聯人都收到了這筆有價債券,大約是每人1萬到1.5萬盧布不等,約合34萬美元。
面對這筆飛來的“橫財”,蘇聯人民自然欣喜若狂。然而他們此時絲毫沒意識到,他們手中的這筆有價證券,卻將成為瓦解自己國家經濟的一個致命武器!
這時,金融戰的主力部隊——一批私人銀行家閃亮登場。投資銀行、商業銀行、保險機構等外資金融機構,在蘇聯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理念、私人銀行的優質化服務、國際標準的結算方式,包括免費提供的咖啡——這些外資銀行,透過在發達國家市場中磨鍊出來的一整套高階營銷手段,使得永遠需要排隊的蘇聯國有銀行黯然失色,他們透過這些迷人的手段,成功收買並拉攏了蘇聯的企業和蘇聯人民的儲蓄。
蘇聯的存款,因此發生了大規模轉移。
除此之外,這些外資銀行家們又透過“灰色的回扣和各種小費等”手段,也向蘇聯中央銀行、國有銀行和金融機構大肆套取、借貸到鉅額的盧布款項。
彈藥已就位,一場真正的金融屠殺,正式開始。
當蘇聯人民還在為自己手中免費得到了有價債券、成為“國企的主人”而歡呼雀躍時,大規模唱衰盧布和蘇聯國有企業的“研究報告”,開始充斥國際金融界——“前蘇聯國有企業根本沒有自生能力”,“前蘇聯國有企業債券被嚴重高估”,“盧布需要重新定價”,“盧布應該採取更加自由的市場化浮動”。
國際金融機構的研究報告和國際金融媒體的負面報道鋪天蓋地,蘇聯國企債券的價格也隨之一瀉千里,蘇聯人民慌了,開始瘋狂地拋售手中的債權,而債權的價格則進一步暴跌。
這時,外資銀行家們再度登場,用借來的別人的錢(蘇聯人民、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錢,以撿白菜一般的價格,收購了這些債券。
至此,幾代蘇聯人犧牲血汗營建起來的強大的國有工業體系,其所有權,徹底發生轉移。
也就是說,蘇聯的國民經濟和國家工業,就這樣,被蘇聯人從自己手中全部賣掉!
此時的蘇聯人民才意識到,當初他們在外資銀行所品嚐的“免費咖啡”,原來並不是免費的……
然而,悔之晚矣。
在近乎毫不設防的金融監管體制之下,西方銀行家們開始了最後的金融清剿。
他們開闢了匯率兌換市場,還開闢了輔戰場——金融黑市。
使得盧布開始大崩盤,當年蘇聯人民爭相前往私人銀行進行存款,而這時,卻是爭相排隊以不斷貶值的盧布兌換美元。
只是現在,這些私人銀行家們,不再露出迷人的微笑,不再提供免費的咖啡。
最悲哀的一幕發生了——所有人的終生積蓄,瞬間隨盧布崩盤而貶值殆盡,社會市場價格體系崩潰,蘇聯的金融體制至此全盤崩潰!
這個不可一世的債權國家,在一夜間負債累累,強盛的國家瞬間崩塌,由此陷入了一系列深刻和複雜的社會動盪。那個能與美國分庭抗禮的超級大國,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而此時,那些外資銀行家們,從蘇聯人民、企業、金融機構那裡高息借來的債務,已然變得微不足道。
蘇聯積攢了七十年的財富,就這樣被一群瘋狂的金融大鱷們,以不到一千萬美元的價格,劫掠一空!
這是人類史上最驚心動魄的金融戰,也是人類史上最慘痛的金融教訓!
而李亞東,現在在思考問題,就是如何成為那群比核武更厲害的、金融大鱷中的一員。
當然,對於這段歷史,他其實並不十分了解。
一個普通人,沒誰會去刻意研究這個,純屬誤打誤撞才摸上了這條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