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為強花了兩天時間,將片花樣帶交到李亞東手上。
這兩天李亞東並沒有一直在片場待著,而是根據劉為強提供的資料,潛心研究了一下香港目前的院線資訊。
總的來講,依舊是三分天下的格局。
嘉禾就不提了,老牌院線,曾經與影視寡頭邵氏平分天下的存在,如今邵氏的電影業務已然停產,它卻猶在,就能說明很多問題。
另一個,則是八十年代突然殺出的一匹大黑馬——新藝城。
它與金公主院線其實是一家的,背後的BOSS都是九龍巴士集團的雷絕坤。
說起這個新藝城,可就了不得了,自一九八零年建立以來,異軍突起,先後出品了諸如《最佳拍檔》系列、《開心鬼》系列、《英雄本色》等,一大批優秀的電影作品。
逼得邵氏與嘉禾這一對老冤家,不得不聯手抗敵、共享資源,可卻依舊無法將它打壓下去。最後,邵大亨這麼強勢的一個人物,不得不放棄電影業務,將重心轉移到電視。
新藝城有七怪,來頭都不小,分別是:麥加、黃百名、曾至偉、石添、泰迪羅兵、許可,以及許可的老婆施藍生。
當然,後來好像離婚了,娛樂圈的魅惑太多,分分合合,已經見怪不怪。
正是這幫原本默默無聞的草根,將香港影視圈攪了個天翻地覆,使得龍頭易主。
比較可惜的是,新藝城當下雖然依然如日中天,但七怪,卻由於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分道揚鑣,如今還留在新藝城的只有三人,分別是麥加、黃百名和石添。
因為他們三人佔了股份,而其他人都沒有。
現在,老闆雷絕坤弄個了出品部,三人均為電影出品人,搞了一個三人賽,各自為戰。總的來說,目前還是黃百名混得比較好,人家能演能寫,寫劇本的速度在業內是出了名的快,而且質量很高。
至於最後一家,則是香港著名的“名牌大師”潘笛生的德寶院線。
原為洪京寶和岑劍勳建立,後因為簽下了十幾個世界一線品牌代理的潘大師,想過把拍電影的癮,就把它收購過來。
完事後拍了幾部電影,可潘大師一看不對勁啊,院線那邊總是優先照顧自家生意,根本不給他的電影排好的場次。
這你能忍?
潘大師家境優越,不說他自己,其父本就是家財萬貫的鐘表商人,恰好八五年,邵大亨有意停止電影業務,他便趁機接手了邵氏的幾家熱門影院,然後又和一些私人戲院簽訂了租賃合同,組成了現如今的德寶院線。
八十年代香港人對電影非常狂熱,幾乎人人都會走進電影院看電影,大家習慣於將電影院稱呼為“戲院”。
李亞東之所以潛心研究院線資訊,是因為他心知肚明,再好的電影,倘若沒有院線扶持,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就譬如你創造了一首很好的歌曲,然而,卻壓根沒有唱片公司願意收錄、沒有明星願意唱,而你自己又沒有發行歌曲的渠道,好似周董當年把《雙截棍》投給阿妹,對方鳥都不鳥一樣。
你說糟不糟心?
再譬如你在某點上寫了一部,編輯不給推薦,你說可憐不可憐?
就院線規模而言,這三大影院可謂旗鼓相當,不好說孰強孰弱。
但若說實力的話,目前來看,肯定是新藝城最強。
李亞東手裡有一張劉為強搞來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