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那邊發生了一件事,鬧得沸沸揚揚,蔣騰飛還特地打電話回來,用興奮的語氣,噼裡啪啦的說了一大堆。
“東哥,你是不知道啊,動靜鬧得可大了,警察封了好幾條路,連部隊都出動了,我們原本還想去機場瞅瞅,可被擋了回來,不然真想去見見那哥們兒,實在是太牛了!”
“確實牛。”連李亞東都不得不由衷的感慨一句。
原本剛接到電話時,他還有點懵逼,後來聽著聽著,就想起來了,這不正是震驚世界“華航事件”嗎?
1986年5月3號,一架機號為b198、由曼谷飛往寶島的“中華航空公司”的波音貨機,突然降臨在羊城白雲機場。
要知道在這個年代,大陸和寶島之間,可謂老死不相往來,別說一架飛機,就是一件包裹,都不一定能順利郵寄,這件事情不僅震驚了兩岸政府,更是震驚了整個世界。
當飛機在白雲機場寬闊的跑道上停穩,機門開啟,機長王錫爵從舷梯上走下,見到得知訊息趕來的當地負責人時,第一句話便是:“我要和家人團聚,我要求到祖國大陸定居!”
隨後在見到粵省書記、高官等同志的時候,更是激動萬分的表示,“我很想念大陸的山河和親人,見到你們很高興。寶島同胞都盼望兩岸能夠通商、通郵、通航。”
他的這兩句話,可謂感動了億萬中國人。
與王錫爵一同到達的,還有他的副駕駛員和一名機械師,以及22萬磅的貨物。
這些貨物以及飛機,雖然後面被交還給了寶島政府,但王錫爵三人,無疑都是功臣,華航事件也成為了一個導火索。
當年跟隨老蔣退守寶島的國民黨老兵,漸入垂暮之年,他們的思鄉情緒日積月累,急切地盼望著能回大陸與親人團聚,落葉歸根,而正是王錫爵一手導演的“華航事件”,點燃了這批老兵們一波又一波的迴歸故土的激情。
於是在第二年,數萬老兵在寶島發起返鄉探親運動,向寶島當局要求准許老兵回大陸探親。在當年的母親節,上萬老兵走上街頭,以“母親節遙祝母親”的名義,在孫中山紀念館舉行集會。
老兵們身穿白色襯衣,正面印有鮮紅色的“想家”,後面是“媽媽我好想你”,一起合唱歌曲《母親你在何方》:“雁陣兒飛來飛去,白雲裡;經過那萬里可能看仔細。雁兒呀,我想問你,我的母親在哪裡……”
整個集會哭聲一片,令人動容。
經過長達數月的抗爭,1987年10月15日,寶島當局宣佈,開放探親。
也就是在10月15日當天,《人民日報》刊登了國務院有關方面負責人,就寶島當局開放寶島同胞到大陸探親一事,向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談話說:“熱情歡迎寶島同胞到祖國大陸探親旅遊……保證來去自由,我們將盡力提供方便,給予照顧……”
所以,王錫爵是當之無愧的“打破兩岸堅冰第一人”。
別說是蔣騰飛,就算是李亞東如果此時身在羊城,都想跑到白雲機場,去見證一下這歷史性的時刻。
這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訊息,雖然早就知道,但再經歷一次,依然令李亞東激動了一整天。寶島,永遠是祖國母親無法割捨的一個孩子。
而且,好訊息還遠不止此。
當天晚上,李亞東的bb機響了,晚上九點多,火急火燎的趕到一帆貿易公司,原本想回過去,結果卻接到了林鶴鳴的來電。
他在電話那頭,用略帶歉意的語氣說道:“東哥,系在對不住啦,我已經聯絡了全香港最好的醫院、最好的腦科醫生,可系……透過你提供的內地醫院確診的病歷基料,醫生保守估計,也幾有四成把握。”
“四成?”
而李亞東的語氣,則與他正好相反,顯得十分欣喜,要知道四成已經不低了,內地才兩成,成功率直接翻了一倍。
如果說兩成純屬是送死的話,那麼四成把握,他篤定趙無衣肯定會同意醫治,近乎一半的機會,她丈夫就算這樣躺著,也剩下不了幾年時間,沒理由不搏一把。
“老林,感謝的話我就不說了,全記在心裡,我會盡快給你回電,到時還要麻煩你安排一下。”
“東哥,我老林就鐘意你這性格,你這個朋友我係交定了,其他的話我也不多講了,就等你那邊準備好後,知會一聲,其他的系情我會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