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午不是不出去嗎,還能有什麼事?”
“如果沒猜錯,等下應該有人過來找我。”
“哦?”蘇薇有些不明所以,心想這異鄉他處人不識路不熟,莫非你還有什麼交情不成,誰會來找你呀。
可這想法剛生出來不久,就看見黃泥巴土路那邊跑過來一個人,一邊跑著,一邊還揮手示意道:“李老師,都準備好了,就等你了。”
李亞東點了點頭,三兩口喝完碗裡餘下的粥。
“幹嘛去?”蘇薇不解,看馬支書的模樣還挺興奮,八成有什麼好事。
“去教他們發財致富啊。”李亞東半開玩笑的說道。
“帶帶我?”
“走啊。”
蘇薇呵呵一笑,也就隨口一說,她肯定是沒空的,和其他社員們不一樣,她還有另一項工作,給村裡的小馬老師搞培訓。
他們畢竟在這裡待不長久,算算時間最多還有半個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實在有限,倒不如儘可能的先提高他們老師的水平。
大龍村的村委會李亞東來過一次,也是一個背靠山崗的院落,就是佔地面積稍微大點,此時院子裡已經坐滿了人,上百人的規模,之前一路走來發現村裡幾乎都空了,想必人都聚在了這裡。
老鄉們應該是自帶的板凳,排成隊形坐好,在他們前面燃起了一堆篝火,兩旁搭著木頭架子,上面吊著一口大鐵鍋。
大火熊熊燃燒,在這酷熱的天氣裡什麼滋味就不用提了,不過大家全都安靜的坐在位置上,想必之前馬支書已經囑咐過一些事情,紀律性很好。
火堆稍遠一點的地方有張長條桌,上面備好了油、面、糖、鹽。
“大家鼓掌,歡迎李老師來為我們講課,這可是帶領大家致富的大好事,都要好好聽著。”
馬支書帶頭拍手,底下頓時傳來一片掌聲,他也就是這麼一說,其實到現在為止,都沒搞清楚李老師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李亞東笑著對大家點頭示意,徑直走到長條桌前,卻沒有先動手,而是望向底下的鄉親們問道:“西北這邊有一種小吃,叫作麻花,在場有人知道嗎?”
是的,他之所以弄出這番架勢,就是為了教大家制作麻花,日後古城周邊一帶可是中國麻花的主要生產地,但這個年代有沒有發展起來,或是說有沒有普及到大龍村周邊來,李亞東就不得而知了。
麻花相傳是一道宮廷小吃,後流傳至民間,大文豪蘇東坡就曾有首專門讚美麻花的詩,名為《寒具詩原文是:“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魯迅也曾在《而已集·擬豫言》中寫道:“茶店,浴堂,麻花攤,皆寄售《現代評論》。”
這款小吃的由來以無從考證,但歷經至少幾百年時間猶在,即便是在三十年後,仍然受眾頗多,就足以說明它的商業價值。
李亞東私以為在這個缺衣少食的年代,一根麻花完全具備征服老百姓味蕾的實力,況且歷史證明這一地區的人們喜食麻花,那麼,憑藉這門手藝養活大龍村區區上百號人,又有何難?草莽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