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記,包地的事情,我大舅應該都跟你說了吧?”
“說了說了……”
王書記呵呵一笑,半點也沒拿捏,甚至還主動伸出手來,“你就是老胡家的那個考上北大的外甥吧,果然一表人才,幸會幸會。”
也算在體制內混了這麼多年,王書記心裡自然有本明目賬,這孩子將來大學畢業後,要是分配到地方,以北大學子的身份,股長、科長都可以直接省了,起碼也是處級起步,趁現在給足面子,將來指定沒有壞處。
有了這種思想覺悟之後,接下來的事情,無疑就好辦得多。
一群人沿著江邊漫步而行,附近的農民看這陣勢,還以為上面來了領導,村幹部們正陪同視察呢。
方書記甚至還拿出了一張手繪的簡易版江中地貌圖。
按他的意思,只要是無人的荒地,李亞東看上那塊,就自己劃,還把口袋那隻寶貝得緊的鋼筆,掏出來遞給他。
李亞東手裡握著鋼筆和地圖,笑著表示感謝,但沒有盲目選擇,而是沿著江邊好好的看了看,走了大約兩公里後,在一個雜草叢生的C字型區域停了下來。
這片區域很荒蕪,沙不像沙、土不像土的地質壞境,明顯不適合農作物種植,視線之內也沒有人家,說是“鳥不生蛋”都毫不為過。
不過這些李亞東倒並不在意,他反而就是看中了這裡的安靜,而且面積也夠大。
“要不,就這兒吧……”他思忖半晌,覺得可行,於是攤開手裡的地圖,在對應的區域畫了一個圈。
方書記接過來一看,嚇了一跳,“這麼大?”
開玩笑,按他這畫的圈來估計,起碼得有近百畝地。這是辦鴨廠嗎,造大炮都夠用了。
“大嗎?”李亞東呵呵一笑,“沒事,大就大點,你們村留著不也沒用嘛,倒不如承包給我還能有點賺頭。”
這些人哪裡懂得他的未雨綢繆,江中這裡的地現在確實沒什麼用,可過幾年就不一樣了。到了九十年代,城市裡的高樓大廈拔起而起,建築材料供不應求,江裡之前沒用的沙子全成了寶貝,到時這一片將沙場成堆,沙老闆一個個富得流油,再想弄這麼一塊地,代價可不是一般的大。
“那倒也是……”方書記想了想,確實是這個理兒,突然又想到什麼,不由問道:“那你打算承包多少年?”
“這就得看你們了,我自然是越長時間越好。”
方書記心裡竊喜,覺得佔了大便宜,拿一塊開荒的價值都沒有的廢地,去換人民幣,就沒有比這更划算的買賣了。
“那要不就按國家政策,弄個三十年?”他試探性的問道,顯然做足了功課。
李亞東樂了,別說三十年,三百年他都包啊,能要幾個錢,於是回道:“可以。”
果不其然,最後一行人來到村委會好一陣商量,方書記給出一個自認顧及了對方顏面、也照顧了集體利益的價碼。
承包三十年,每年租金一百塊,約莫相當於每畝地一年一塊錢。
李亞東還能說啥……
籤合同啊!
雙方簽字畫押,按照合同上的規定,租金五年一付,李亞東支付了頭五年的租金後,得到一份蓋著江中村村委會公章,並由在場所有村幹部聯名簽署的《農村土地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