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京城後李亞東的生活照舊,讀書賺錢兩不誤,花了兩天時間惡補了一下落下的課程,日子大抵也就清閒下來。
這天下午沒課,李亞東屁顛屁顛的蹬著二八大槓,來到中關村。
說來慚愧,這個地方他幾乎每天都要經過,可來了京城好幾個月,一直沒有進去逛逛。果然不能奢望一個廚子去關心高新科技的發展。
不過這輩子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電子科技乃至網際網路領域,可是日後最容易誕生財富奇蹟的地方,錯過了簡直天理難容。
所以他今天來買BB機的同時,也想乘機考察一下中關村。
對電子科技一竅不通的他,也不知道能不能覓到一點商機,如果現階段就能在中關村站穩腳跟,那麼當日後網際網路大潮來臨時,就完全可以乘風破浪了。
前世大概05年前後,他曾來過一次中關村,那時的中關村已經極具規模,正值鼎盛時期,遠非現在一溜的低矮平方,零零散散的幾塊廣告牌可以比擬。
這裡電子商業圈的形成與國家的宏觀調控密不可分,最先入駐的幾家公司別看規模很小,其實來頭大的很,不是中科院分離出來的產業,就是某某研究所的獨立機構。八四年國家的體制改革已經逐漸深入,不光國企需要改革,放在實驗室的高新成果如果不能運用到實處,創造出真金白銀,終究是白搭,此時的中國實在太窮。
正是這些背景夯實的機構的入駐,才帶動了社會群體的參入,以至於現在的中關村就好像一個電子跳蚤市場,街道兩旁林立的個體店鋪,遠多過那些悶頭研發、正準備蓄勢待飛的科技公司。
賣什麼的都有,電風扇、電水壺、電線板……
其實這些店鋪裡真正有科技含量的商品很少,不過這個年代大概能跟電沾邊的東西,大家潛意識裡都會覺得很高檔。
如此說來,在日後的中國矽谷裡賣家電,似乎也就無可厚非。
賣BB機的就相對較少,畢竟中國的第一家尋呼臺是去年才建立的,不過李亞東總算找到兩家,停好腳踏車後,選了一家門外小黑板上寫著“免費入網”字樣的走了進去。
不管是多大的老闆,如果不計較場面,貪小便宜的心態總歸都有。當然,就他而言主要還是圖方便。
商鋪裡不光只賣BB機,家用電器也有不少,得知李亞東要買BB機,帶著大金扳指的中年老闆明顯殷勤得多。
這也是人之常情,因為李亞東詢問了一下價格,一部BB機接近五千塊,這是什麼概念?
在這個年代蓋幢小洋樓外帶豪華裝修都綽綽有餘。
好在李亞東心裡有點準備,他上輩子九十年代曾買過一部,那時摩托羅拉等通訊大佬已經進入中國,BB機市場競爭異常慘烈,可即便如此,當初還是花了兩千多大洋。
砍價是必須的,甚至還上演了一場“不賣就走的戲碼”,最後兩部加在一起,價格敲定在九千五百塊。
入網的事情對方包辦,外送了兩隻皮套,從隨身攜帶的皮包裡取出幾摞錢,李亞東得到兩隻印著英文字母,甚至連什麼牌子都不知道的數字BB機。
隱晦的打聽了一下進貨渠道,不過老闆警惕性很高,只說這買賣一般人做不了,要門路。
離開店鋪後,李亞東選了一部別在腰上,靠近裡側,外套剛好可以遮掩住,不至於被人一眼瞧見。
趁著時間尚早,又在市場上轉了轉,可以做的生意不少,但能引起他興趣的幾乎沒有,掛羊頭賣狗肉的高科技不是他想要的,尋思著大概時機未到,也就不再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