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衣不由一怔,她心裡其實有個答案——尋求保護傘,或是說尋求一個依靠。但卻沒說出來,因為感覺這個問題不會這麼簡單。
李亞東見她悶不做聲,說了一句誰都知道、可誰也沒去深究的大實話,“其實他們就是私營企業,因為超出了個體戶的範疇,所以才要掛靠。”
“這……”趙無衣啞口無言,因為……事實好像正是這樣。
“那麼老師,請問這些掛靠的‘超級個體戶’存在之後,國家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就拿咱們首都來說,弄掛靠的人沒有幾千也有幾百吧,社會有不團結嗎?”
“或許……是因為它們還不夠強大,不足以對國企造成衝擊,所以矛盾還沒展開?”趙無衣若有所思的回道。
李亞東呵呵一笑,搖頭道:“老師,我在這方面做過一些瞭解,其實很多掛靠的‘超級個體戶’並沒有您想象的那麼不堪,反而他們的產品物美價廉,要優於同型別的國企產品,在市面上供不應求。”
“據個例子,前段時間就在五道口這邊,有家裁縫鋪用西裝褲改制了一批喇叭褲,拿到市面上居然比南方貨還要暢銷,您能猜到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所造成的影響嗎?”
李亞東說到這裡頓了頓,掰著手指繼續說道:“光我瞭解的,這件事情之後,京城至少有七家服裝廠開始生產喇叭褲,不信你去百貨公司看看,如今上半年還奇貨可居的喇叭褲,現在各個貨架上到處都是,這就是競爭所造成的‘後果’。”
“你……”趙無衣詫異的打量了他幾眼,尋思著這傢伙一天到晚在幹嘛呢,怎麼這種服裝行業的事情也瞭解得這麼清楚。
她又哪裡知道李亞東舉的這個例子,就是活生生髮生在自己身上的。
“那按你的意思,國家肯定會開放私營企業,幾乎不設限的任其發展壯大,哪怕將國企衝擊得七零八落?”
“對,這是必然。”李亞東十分篤定的點點頭,其實他一直在等待一個時機,具體日子已經忘記,只記得是一九八八年,那一年國家會正式頒佈《私營企業暫行條例》,並寫入《憲法》,只有到了那時,做生意才不必如此畏手畏腳。
“趙老師,還是剛才所說的‘競爭’二字,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放在經濟領域其實特別適用,沒有競爭就無法促成高速的發展,眼下的國企似乎有些過於安逸,有了私營企業的衝擊後,即便會倒下一批,但從長遠來看,不見得就是壞事。反之,那些能抵擋住這股洪流而不倒的,將來必定是國家之支柱。”
趙無衣腦子裡不自覺的在設想著這一天到來的情形,從這一層面來看,她似乎已經贊同了李亞東的觀點,以至於對這件事情十分在意,忙問道:“你覺得還要多久?”
“很快,幾年之內。”
“這麼快?”趙無衣感覺有點不可思議,她是研究經濟的,可現在她卻很悲哀的發現,她的研究速度竟抵不過市場的變化。
難道真的是在辦公室坐久了,已經與時代脫軌?
李亞東趁著她發愣的檔口,終於有機會說出來今天來此的主要目的,交論文其實只是旁帶,畢竟時間還有富餘。
“請假十天左右?幹嘛去?”趙無衣先將腦子裡雜亂的思緒按捺住,不禁問道。
“去海藍,那邊正風風火火的鬧改革,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李亞東實話實話,只是沒有透露過去倒車的事情,其實這個年代大學裡經常舉行社會實踐活動,有些跑去的地方也不算近,只是大多組團而已。
“海藍啊,挺遠的……”趙無衣對那邊的事情倒是不太清楚,畢竟中央這邊此時收沒收到訊息還猶未可知,想了想後,說道:“講實在的,你或許是我帶過的最優秀的學生,我不想限制你的發展,你要去看看,我不反對,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同時也要保證學業不能落下。”
“好。”李亞東笑著點頭,對能遇到趙無衣這樣一位開明的班主任,是發自肺腑的慶幸。
她或許不是最好的經濟學者,但絕對是不可多得的人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