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在後世並不算太出名,主要還是沒有沒有文學作品以他為主角。但是在某些領域,宋應星是非常出名的。
簡單用一句話來形容宋應星的話,那就是:華夏曆史上第一本百科全書,就是他寫的。
《天工開物》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
完全稱得上是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而當來大明做生意的外國商人把《天工開物》的譯本帶回自己的祖國後,那些外國學者給予了它“華夏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美譽。
據統計,在1718世紀這兩百年,《天工開物》共被翻譯為了12種語言,其中很多技術對工業革命後的歐羅巴,也起到了啟迪的作用。
但非常諷刺的是《天工開物》寫成後不久,北方的滿清就入主了中原。僅僅因為《天工開物》在描寫兵器和火藥篇的時候,所舉的案例提到了北夷,建州賊,滿清直接禁了此書。
華夏文明是在200多年後,透過對鄰國境內流傳的扶桑文字版的再翻譯,才再一次讓漢人知道了這本著作的。
這是大佬,這是真大佬!
難怪他之前在宋應星身上察覺到了幾分自己大學裡遇到的那些科研者的氣息。
拱手,行禮,一揖到底。
宋應星和錦衣衛都挺奇怪的,這個劉一峰別看平時面對他們禮儀還算到位,但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來他一個民夫面對海事局的眾多官員和民間傳說不斷的錦衣衛,是做到了不卑不亢的,沒見他對自己這些官員有多尊敬。
這會兒對宋應星的這一禮,可是全禮,能看出來他是從內心深處的在敬重宋應星。
錦衣衛撇了撇嘴,猜測這個民夫是知道了宋應星的來歷後,有了巴結的意思。但宋應星不這麼想,他覺得這個年輕人的這一禮,有種朝聖的意味。
不過很快他就否認了這個猜測。
自己就一個海事局的四品官,算不上什麼聖,估計還是知道了自己被陛下看重,巴結自己吧。
想到這裡,他就覺得沒什麼意思了,說道:“你退下吧。”
回到廚房後,劉一峰看著剩下的蝦,放入鍋中煸炒,最後簡單的撒上自己磨的椒鹽,一道椒鹽蝦就做好了。
“老王,開飯了。”
一個其貌不揚,身材矮小粗壯的30多歲男子從廚房艙室的內部走了出來,從他手臂上沾著的魚鱗能看出,他之前應該在處理船員們釣的魚。
他看著劉一峰把炒好的椒鹽蝦分出一半倒入大碗中,便主動走到了一個木桶前,舀了兩碗鹹魚碎和海帶熬的雜湯。
接過劉一峰提給他的筷子後,這個中年男人居然先對劉一峰行了一禮,然後才拿起死麵餅學劉一峰開始把麵餅掰成小塊放入湯中。
“嚐嚐味道怎麼樣。”劉一峰給他夾了一大筷子的椒鹽蝦。
老王放入口中後,木訥的臉上出現了微笑:“好吃。”
“今天做的那份爛糊白菜,你學會了沒?”
微笑從老王臉上消失了,變成了尷尬:“沒有。”
“沒關係,以後有機會我再做,你再學。”
“好的,謝謝師父。”
“都說了,不準叫我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