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麼?」姜辰開啟檔案看了起來。
「這是一份遞交上來的,關於畫廊的融資計劃。」石英說道。
「畫廊?」姜辰微微一愣。
畫廊是收藏、陳列或銷售美術作品的場所。
「對,就是畫廊。」石英說道。
「這畫廊的情況,石總能夠和我介紹一下嗎?」姜辰對畫廊還真不瞭解,不過,倒是有不少的影視劇是涉及畫廊這個產業的。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當時國內旅遊業的迅速發展,一些公司將美術家們的作品集中在一起,讓來旅遊的外國人可以方便地購買大陸的藝術品,在全國大中型城市,尤其是沿海開放的旅遊城市出現了商品畫和裝飾畫的中小型畫店。這就是剛開始的畫廊。」
石英繼續說道:「而從21世紀開始,隨著文化政策的逐步調整,促使更多海外資金進入大陸畫廊界,國內畫廊業得以蓬勃發展。而國外的這些畫廊帶來了西方畫廊制度規則和操作模式,逐漸將藝術家、批評家、經紀人、媒體、博覽會、拍賣行等不同角色串聯起來……」
姜辰明白了。
就是因為這種跟風的發展,在大陸藝術品市場快速發展的幾十年間,畫廊業無疑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是,畫廊業的發展與行業提升的速度遠遠低於藝術品市場行業應有的發展水平。多年來大陸畫廊行業形成的問題是多元的,網狀的,同時還是動態發展的。
「現在國內畫廊行業普遍現金流短缺,也沒有形成穩定的收藏群體,解決不了產出就意味著資金週轉越來越慢。同時,拍賣行業的資源搶奪也對畫廊業形成了一定的衝擊。」石英說道。
「石總,按照你的意思,與國外畫廊相比,國內畫廊首先定位不明晰,不管是選擇藝術家的標準和取向,還是雙方的合作模式都比較模糊。其次國內畫廊缺乏長期經營的心態。」姜辰聽出了石英話中的關鍵。
「對,從國外畫廊發展及成熟的歷程來看,能盈利並且有穩定投資回報的畫廊都是有10年以上的經營週期。只有長期運營,才能培養自己的藏家體系。而國內畫廊大多都是建立在套利心態下的短期行為。此外,國內畫廊規模較小,承受經濟波動的能力弱,有點風吹草動就難以為繼。所以能持續且形成規模地去經營某個藝術家的機構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急功近利。」
石英點了點頭,說道:「這就是這個畫廊想要找我們鷹石資本融資的原因之一。」
姜辰明白了。
國內的這些畫廊是為了利益。
而國外的畫廊真正目的——收藏作品、賣畫、推介藝術家。
「現在在藝術品市場的交易體系的發育中,不僅僅存在一、二級市場秩序與作用扭曲的問題,更大的問題是私下交易的廣泛存在。這也嚴重的影響了畫廊的投資回報。」石英說道。
「石總,這畫廊的情況你都清楚,為什麼還要我看這個?」姜辰問道。
「姜總,剛才我說的是我調研後發現的,但我調研的情況和畫廊的未來發展趨勢未必就正確的。今天姜總正好也在,所以,我想問一問姜總,這畫廊是不是應該投資。」石英想到了次元倉。
之前姜辰讓她投資次元倉的時候賺了一筆。
再加上炒作美圖賺的。
所以,石英對姜辰的投資眼光是非常有信心的。
「這個……」
姜辰想了想,說道:「藝術品,是靠收藏的,在短時間內,恐怕只有少部分有錢人才玩這個……而且,面臨巨大的市場壓力,多元化的發展註定成為新的發展方向。以後很多畫廊會嘗試與科技、商業、金融的結合,呈現出全新的展覽方式和商業模式,不過,想要
依靠這種模式取得成功,決定因素很多。這份融資計劃我覺得不應該同意投入,因為鷹石資本是資金是股東的資金,哪怕我們同意,其他人也會反對的。」
鷹石資本是資本,投資畫廊,即使是十年之後能夠創造收益,也不符合鷹石資本的利益。
「我覺得這種畫廊投資,個人資金投資才是最重要的,資本的話就算了。」至於藝術?哪怕是他也不搞什麼藝術,在大明宮收藏的那些東西,也只是為了好看,為了增加姜家底蘊。
「也是。」石英點了點頭。
「更何況,接下來鬥音,拼夕夕都要融資,如果鷹石資本參加的話,也恐怕沒有足夠的資金。」姜辰說道。
「姜總,鬥音和拼夕夕什麼時候融資?」石英忍不住問道。
「具體的時間是在年後決定。」姜辰說道。
「那我先籌集資金。」石英說道。
「我相信石總的能力。」
和石英聊了一會後,姜辰就告辭離開了鷹石資本。
「畫廊……這還真是沒有接觸過的產業啊。」
「對了,之前自己的高中同學金璐(《第二次擁抱》中的角色)就是在畫廊工作的。」
「就不知道現在的金璐是不是已經回去工作了。」
「按照劇情,應該還不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