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是酒壯慫人膽。這樣的話,那三公子也敢隨意往外蹦。
偏偏,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能玩兒到一處的,都是一路貨色。
他那些個狐朋狗友非但不怕,反倒起了哄,話趕話的,便將場面鬧得有些大。
這才誘著三公子將方才那番話說了出來。
卻沒有想到,驟然一個回頭,嚇得面如土色。
他們這些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哪怕是仗著家世能夠入宮赴宴,卻也近不得聖駕,從來也未曾得以清楚地瞧見聖顏,可那一身明黃色,卻不是誰都能穿的。
衣襟處,明黃色方目紗上,用金線配合著上好的絲線,精繡而成的騰龍栩栩如生,被那一雙不怒自威的龍目瞪著,再濃的酒意都被嚇醒了。
那一桌子的紈絝子弟個個嚇得癱軟在地,渾身打起了擺子。
好不容易,才有人記起,斷斷續續喊著“饒命......”
其他人也反應過來,轉眼,“饒命”聲夾雜著懼怕的哭聲,嚷成了一片。
永和帝卻只是冷眼瞧著,手裡的白玉扳指輕輕轉動。
而後,卻是轉身,大步走了。不等宴席結束,便是徑自孤身回了紫宸殿。
這裡發生的事兒,卻很快,便傳遍了整個宮宴。
穆王蕭綦當下便急往紫宸殿面聖。
不得見。
他便跪在了紫宸殿外。
整一夜,仍不得見。
第二日早朝時,有御史彈劾穆王蕭綦有結黨營私,蠱惑百姓,心生不臣之嫌。
有人附議,有人反駁。
永和帝坐於御座,只冷眼旁觀,並不言語。
二月底,英國公世子,錦衣衛副指揮使袁恪袁大人一身是血護送著一人入了宮。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死而復生的榮王蕭允。
蕭允一見永和帝,便撲跪於前,哭著控訴穆王蕭綦心狠手辣,謀殺親兄。兩次欲置他於死地。
他即便逃脫生天,但為了保命,也為了找到證據,不得不使了一招金蟬脫殼,讓蕭綦以為他死了,暗中收集證據。
誰知,得知他未死,且在錦衣衛護送之下返京之時,再次於回京路上設伏,欲取他性命,死無對證。
為此,不惜將去護送他的錦衣衛斬殺殆盡,若非袁世子英武非凡,帶著他一路殺將出來,怕是他再無見到父皇之時,更無揭開穆王蕭綦野心狠毒之日。
永和帝氣得面色鐵青,大梁律例,殺錦衣衛者,視同謀逆,可誅三族。
但永和帝畢竟不是個沒有腦子的,不能聽信了榮王一面之詞,便下令讓蕭綦入宮,自行申辯。
蕭綦入了宮,卻沒有申辯。反倒是負荊請罪,還綁了他府上兩名親信,說是他方知這兩人揹著他,行此狠毒之事,雖是不知,卻有不察與管教不當之罪。但憑父皇處置,只求能對二皇兄補償一二。
態度之真誠,言辭之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