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友群:537618645作者微博:若飲三千,歡迎各位觀眾老爺圍觀拍磚!!!本作者絕對是寫小說里長得最帥的,長得帥的裡寫小說最好的!!!!!!怎麼啦,我膨脹啦!!!)
東宮暖閣裡,太子李諢披著紫黃錦緞做的披肩,碳火地龍燒的正旺,就這樣貼身內監還怕這位年輕的主子受了涼,趕緊又去添備了手爐。
李諢筆挺著腰端坐在案几旁,黃花梨的案几上整齊的碼放了幾疊各地呈上來的摺子,李諢握著硃砂筆邊看邊不時的批註上幾句。
這是皇帝留給太子的功課,李諢可不敢輕易馬虎了。
“殿下,京兆府尹孫承宗求見。”
內監躬身過來小聲提醒生怕驚擾了殿下。
“讓他進來吧。”
李諢稍一停頓,就讓內監去請孫承宗進來說話。要是擱到以往別說孫大人主動前來,就是李諢真有事情想要見他也得好好考慮準備妥當。
太安城裡莫要說隔牆有耳,說那耳朵那眼睛就跟你身後一直盯著都不為過。有些人巴不得你犯點什麼過錯,不借機整死你那都是手下留情了的。所以身為太子的李諢平日裡更是謹小慎微,不允許自己被人抓住丁點的把柄。
孫承宗拱著手彎腰進了暖閣,還未到跟前便重重的跪在地上,頭埋得極低,聲音裡還帶著一絲哭腔。
“殿下可要救救老臣啊!”
這一聲好似有什麼天大的委屈一般,直接給李諢喊了個愣。
“孫大人怎麼了這是?出了何事讓你這般驚慌失了分寸?”
李諢趕緊放下手裡的摺子起來過去攙了孫承宗一把讓他起來說話。
“老臣一時心焦失了儀態,還請殿下恕罪!”
孫承宗還沒起身便又要跪倒磕頭。李諢一時哭笑不得,這孫大人哪兒都好,就是老有一股子迂腐勁兒。
“不礙事,你還是起來說說到底出了何事?”
“是殿下。”
孫承宗深呼吸兩下看似這才穩住了情緒,李諢只是心裡暗笑,都是老狐狸做戲能做到這份上也真難為他了。
“皇上準了首輔王大人的摺子設了輯武司,這個宋知命宋大人新官上任三把火,大雪那天不知道怎麼就把跟朋友在痩羊樓飲酒的犬子給拿住了,輯武司派人去我府上通知我這才知道。輯武司負責城裡禁武禁刀兵,似乎還涉及到江湖中事,可我兒子一介布衣怎麼會跟輯武司的禁令扯上關係?我當天就去探查情況,誰知道不止是我兒,還有管將軍的兒子管天寧,翰林吳大人的侄子都給抓了進去。”
“還有這事?”
李諢聽孫承宗把事情粗略說了一遍心裡頓時有了計較。
這輯武司表面上看是首輔王明陽提出設立,實際上輯武司的權利正好暗合了之前父皇跟自己說過的化江湖氣運為朝堂所用。因此輯武司可以說是為了實現父皇的謀劃應運而生的工具。
宋知命那個年輕人李諢也有所耳聞,他是欽天監蘇世玉的弟子,後經由王首輔的提攜才坐上了輯武司司值的位置。
巧的是宋知命在朝堂上不屬於任何一派一黨,不是王黨也不是楊黨。一個沒啥背景的人卻又能得到兩邊的一些支援,就不難想到這宋知命一開始就準備好了讓他上位接手。
而他上任後除了推行禁武令之外,做的第一件事應該就是把一幫官家公子哥給抓進了牢房裡。
要是考慮到他以後可能面對的局面,這一手開局確實漂亮。
想到這裡李諢不由得笑了笑。
“哎呦我的殿下,您怎麼還笑起來了,我家可是三代單傳就這麼一個兒子啊,要是他出了啥意外可叫老臣怎麼過呀!”
“孫大人彆著急啊,您兒子沒事。”
李諢見孫承宗又要哭喪著臉開始演戲連忙收斂起笑容正兒八經起來。
“沒事?”
“沒事,我跟你保證。這位宋大人不過是借你們幾家的公子少爺立個威,你想想輯武司是幹什麼來的?他們以後要打交道的可都是三七不認的江湖人,所以他就先拿你們這些權貴人家立個典型,意思是說你看就連咱們當官的官老爺都得老老實實安規矩來,你們這些江湖人可更不能添亂了!”
“殿下所言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