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三千眼看著來了個救星,那哪兒還有放過的道理。
“也好。”
其實木三千不說張銘鈞也有意這樣做,自己雖然收了木三千作為親傳的弟子,但武當事務繁忙,姚簡師兄在南方還傳回了書信,自己在山上能待的時間也不長,索性就選些好書讓他看,若是有什麼不懂的,在去問問陳常名商榕兩位師兄,給他領進了門鋪好了路,相信以木三千的天賦,肯定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武當重視藏書,此樓名為無涯,取自學海無涯一句。幾頁黃紙百千文字,記錄的卻是一個人畢生所學,所以無涯閣樓裡的藏書猶貴過外面的黃金千兩。”
張銘鈞邊說邊繞到了書架的另一邊,從第四層上摸出一本《洗劍錄》。
“劍有兵中君子的美稱,最早劍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劍身細長纖薄,可以刺,削,撩,力道講究以弱勝強,是四兩撥千斤的巧活。戰場上兵器,一寸長一寸強,所以沙場武將大都是使長槍大刀重戟的高手,到了近身搏殺就要用刀。刀背寬厚可以承力,刀鋒銳利可以劈砍,這兩個動作最是簡單有效。所以尋常兵卒武夫,用刀兇狠。修為到了一定的境界,武道修為更要返璞歸真,高手過招都是一瞬之間,少有那種你來我往。這本《洗劍錄》你看著合適。”
張銘鈞說完又從第四層抽出一本《劍訣》遞給身後的木三千。
“這本《劍訣》跟《洗劍錄》,前者精研招式,對站位,持握,出手時機,角度,應對,一招一式都有演練分析,算是劍招中的上乘,後者重視理論,從每一個動作的根本出發,攔截反擊,其中蘊含的思想頗為珍貴。”
選完這兩本之後張銘鈞再挑選下一本明顯考量更深,猶豫了好半天才從最上面的一層拿下來一本《煙雲錄》。
“武道修習伴隨著境界閱歷的增長,心態也會發生變化,這本《煙雲錄》是一個江湖前輩記述生平所寫,上面除了他本人的事情之外,就是每一次的精進,所悟所想都在其中。”
算上之前的兩本,張銘鈞在書架前仔細斟酌半天才挑選了三本。
“武道一途刨去哲思境界這些個虛浮的東西不算,歸根結底就是打架而已,本事高有本事高的打法,本事低也有本事低的路子,在給你找一本《推手》,拳腳功夫身法站位,氣機流轉境界體會,加上這本《推手》,就齊全了。”
張銘鈞最後又在拳腳一類加了一本《推手》給木三千。
“你住的離陳常名近,若是又不會的地方可以找他詢問。”
“那師傅你呢?”
張銘鈞好歹在打架一事上天下有名,自己能直接跟著師傅學豈不是更好。
“出息,沒聽過那句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啊。我又不能整天跟著你。”
“那師傅你好歹把我全給領進門裡啊,我現在一隻腳可還在外面沒能進來吶!”
木三千小心翼翼的抱著四本古籍,生怕一個不小心就給弄壞了,到時候自己可是賠不起。
“胡說,從龍窟裡出來後別說兩隻腳,你的整個身子都已經在門裡啦!”
張銘鈞敲了一下木三千的腦袋,便笑著往無涯閣樓外面走。
“師傅我參加門試的時候你不來看嗎?”
木三千快走幾步追上去。
“你的那幾個師兄如此偏袒於你,還怕自己過不了門試麼?”
“嘿嘿,師兄們自然是心疼小師弟的。”
兩人從無涯閣樓裡出來,張銘鈞去了太和宮,木三千就徑直回了草屋,既然師傅幫著選出了幾本典籍,那就先好好看透。
路上木三千唸叨著《洗劍錄》《子午劍經》,忽然想起來自己的那把戒尺用是可以用,但終歸是差了點意思,況且那把戒尺輕盈無比,根本就沒什麼重量,自己要練劍招最好還是有把劍的好,起碼在重量上足夠,以後練的也能紮實。
估計又要去麻煩郭打鐵師兄了。
木三千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