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元宋知命跟隨欽天監蘇世玉左右,修行儒家符道。符道跟武當天道相近,都講究觀天地自然悟蒼穹真理,儒家擅長以身軀氣機為引,以世間外物為棋盤紙墨,催動自然力量。所以宋知命跟白蟒相戰,只是拉開距離,儘管引了外化氣機去替自己攻擊。”
紅衣在將軍府除了受訓護衛殺人,再就是情報一事。
南北兩方東西各頭,無不是利益揣度勾心鬥角,將軍府上的碟子遍佈北疆啟元,每個關鍵節點均有布控,除去可以依據政商軍務的諜報制定出相應的對策以確保西河州的不敗之地,幾方勢力中的相互滲透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紅衣儘管離府上的情報核心還很遠,但基本功課已經足夠讓她瞭解很多。
就比如儒家新晉宋知命,比如西蜀最年輕的明理境小宗師東皇太一。
木三千雖然曾是一國皇子,但畢竟是邊陲小國,對江湖秘聞宗派歷史根本談不上有多瞭解,稱其為江湖白丁都不過。所以此刻聽到紅衣詳細的解說木三千大有開了眼界的感覺。
“我之前問師傅他用什麼兵器,師傅說他沒有兵刃,硬要說的話勉強可以算作劍道,東皇太一也是用劍,他用劍如何?”
木三千覺得趴在石塊後面動作不雅有損自己形象,就咬牙使出力氣爬上去一屁股坐了下來,正好跟一旁的紅衣並肩。
“東皇是西蜀王族,重視武道的程度比之江湖宗派都猶有過之。十年前西蜀廣義王東皇城帶年僅八歲的皇子東皇太一出遊,一路遍訪劍道名師,東皇太一天資驚覺,盡得名家真傳且戰敗授業之師,一時間名聲鼎沸。東皇城本來意欲讓東皇太一拜在劍神寧逍遙門下,但寧逍遙自武當一劍斬落半個山崖之後就沒了蹤跡,只能無奈作罷。最後兩人登上武當,東皇城敗給了掌教張銘鈞,東皇太一沒有出手。”
“原來西蜀的這傢伙還有這麼一段值得好好吹噓的精彩往事!不過最厲害的還是我師傅,他們跟我師傅過招簡直討打,後來呢?”
木三千隻知道使劍的東皇小子跟師傅認識,沒想到是這樣一種淵源。
“後來他們自然就返回了西蜀,東皇太一也是於那一年進入了明理,是明理境最年輕的一個。”
“說的這麼熱鬧,他的劍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到底厲不厲害?”
“對一般人而言自然是厲害的。”
紅衣回答中肯。
“東皇一族主修劍道,有《縱橫》武譜傳世,劍招共計三百六十五,啟元那位號稱廟堂武道第一人的楊問遠也曾讚歎西蜀劍招精妙絕倫。東皇太一跟隨叔父出遊前就已經掌握了《縱橫》大半的招式,從武當回西蜀後快速的便破境進入明理,不過他使用的劍招卻越來越少,這也說明了他正在變得更強。”
“會的招式越來越少為什麼就變得更強了?這不是自相矛盾的事情麼?”
木三千覺得奇怪,一個人若只會三五招那跟人對陣上來噼裡啪啦幾下就打完了,如果三五招之內無法解決對手那豈不是就要等著束手就擒?怎麼還就會的越少就越厲害?
“將軍府有碟子專做收集江湖宗師武學心得,奴婢曾有幸得見一二。武當老掌教跟劍神寧逍遙都說過武道修煉修的其實就是一口氣,劍招好練,劍意難有。東皇太一已經認識到了這點,並刻意的去繁就簡培養胸中劍意。單從這點看來,奴婢甚至認為他是當今世上最有可能繼寧逍遙之後問鼎劍道之人。”
“你對他的評價還真高。是不是因為你們倆都是那種性格寡淡的人,有點惺惺相惜?”
木三千聽見紅衣對別人毫不吝惜讚美之詞,心裡頓時升騰起一股醋意。
紅衣被木三千不懷好意的詢問,卻沒有回答保持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