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我謝謝你們生了我,把我養到十七八,沒有你們,就沒有我趙青雨,你們是我的爹媽,我記得你們的恩情。”
“可一樣,我也記得,當初家裡三哥和老五都在下鄉的年齡範圍內。
可爸找了人,把三哥安排到廠子裡上班了,把老五也送去學徒了,唯獨讓我去下鄉。
好,我認了,誰讓我是中間的,比哥哥小比弟弟大呢?下鄉就下鄉吧,到哪兒都能活。”提起當年的事情,趙青雨有些傷心。
“我到大營下鄉插隊,跟萬珍處了物件結了婚。
我們結婚的時候,爸媽沒給我們一分錢,沒給我們一尺布,沒給我們一粒米,全都是我丈人家給貼補的。
如果沒遇上陳家,沒有我丈人家幫襯著,就我趙青雨,到現在估計也是個光棍兒。
我哪有這麼賢惠能幹的媳婦,哪有這兩個聰明又可愛的兒子?”
“一方是父母,一方是妻兒,如果真的要我選,我選我的妻兒。
因為他們陪伴我走過了我最艱苦的日子,往後也是他們陪我過完我的後半輩子。
所以爸媽,對不住了。”趙青雨跪在地上,給他爹媽磕了三個頭,然後站了起來。
“既然我當初離開家下鄉到那麼遠的地方,又在大營安家落戶,十多年沒回來,按理其實我就算是分家出去單過了。
後來我們雖然回家來住了倆月,可我們也是交了伙食費和口糧的,沒算佔家裡的便宜。
再然後萬珍受不了家裡太擠,也受不了妯娌間的排擠,我們就搬出來了。”
“如果說我們那倆月交給家裡的錢和米糧,爸媽覺得還不夠,我可以再添一點兒錢給你們,就算坐我們住店吃飯的錢。
咱們把賬目算清,免得好像我欠你們多少一樣。
既然我當初就是分出去單過了,那我現在有什麼,不管是房子還是鋪子還是錢,都是跟家裡一點兒關係沒有的。”
“父母生我養我一回,我該報答的肯定報答,咱們可以算一下爸媽一個月養老的費用是多少,五個兒子均攤。
平攤到我頭上多少,我按月給,絕對不拖延。
但是,你們別想把養老的責任全都推到我一個人身上,我是趙家的兒子,你們也都是。
爸媽,你們現在就提個數兒,一個月要多少養老錢,然後五家平攤,該我拿多少,一分錢都不會差。”
趙青雨這陣子也是被爹媽攪合的夠嗆,原本那點兒情分早就攪合沒了。
他少年離家,心裡一直惦記著爹孃當初對他的好,所以剛回來的時候就沒看出爹媽的心思。
經過這段時間的鬧騰,他才算看明白了,在父母眼裡,根本就沒把他和幾個兄弟一樣來看待。
從他下鄉的那一刻起,其實他就不是趙家人了。
趙青雨也是心寒,他一心想要回城,想要回到父母身邊,照看孝順父母。
結果呢?結果是爹媽跟著哥哥嫂子一起來鬧他。
就因為他考上了大學將來會有好工作,就因為他有個能幹的好媳婦會掙錢,就因為他丈人有錢,一出手就能拿出來一萬塊給他買房開店。
所以在爹媽眼裡,他有錢不拿出來就是不孝,就是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