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地方大房間多,非常適合做餐飲,四萬塊錢買這麼個地方,一點兒都不虧。
“媽,這地方真不錯啊,可就是大了點兒,這麼大,咱得僱不少人呢,能行麼?”
婉瑛有點兒犯愁,個人家開館子,上哪兒去找那麼多人手來幹活呢?現在誰不是想著鐵飯碗啊?
“沒事兒,現在回城的青年這麼多,他們就全都能找到工作啊?
我就不信沒人來幹,等著收拾好之後,你貼上招工的廣告,肯定有人來,放心吧。”
大鍋飯鐵飯碗,早就跟不上潮流了,早晚要被淘汰,任何人如果不轉變觀念,很快就會被時代甩開的。
婉瑛一琢磨也是,他們在火車上看見那麼多人都回城,可城裡哪有那麼多的工作給他們?
這些人不能一直遊手好閒啃家裡吧?總要找個工作餬口。
“嗯,媽說的在理。那接下來咱就該收拾房子準備開業了吧?是不是得先去把工商的手續辦了啊?
也不知道手續好不好辦呢,咱現在就是聽廣播裡說,誰知道具體怎麼實施啊?”婉瑛擔心的事情不少。
“放心吧,橋到船頭自然直,想辦法唄,我估計啊,這個店鬧不好是首都第一家,這件事我來出面給你們辦吧。”
這事兒估計得找沈家,或許還得透過鍾翰軒來跟沈家說,光是巧蓮,可能分量不夠。
為了孩子們,巧蓮也不得不動用人情關係了,只要能讓孩子們的店順利開張,一切都好說。
“目前我不愁著這些,最愁的是原材料,從哪裡購買那麼多肉,這是個問題。”
開館子最要緊的就是原材料,肉類、蔬菜,沒有這些還能幹什麼?
巧蓮不知道首都這邊的情況,就怕是買肉不容易,她也不能一直在這邊啊,原材料必須有穩定的供貨渠道才好。
“媽,這事兒您放心,我們以前歌舞團的同事,就是首都附近農村的。
這兩年政策放寬,首都附近不少公社都擴大養殖,社員也允許自行養殖大牲口,這個沒問題的。”
婉瑛笑笑,她畢竟是在首都這些年了,有一些人脈關係網,知道的不少。
再者,嘉和他們盤算這事兒也挺長時間了,提前就打聽了原材料的事情,還跟那同事的親戚見過面。
雙方做過口頭約定,到時候可以直接向這邊供貨。
“嗯,那就好,要是這樣就沒什麼不放心的了。”巧蓮點點頭,只要原材料沒問題,就不怕這個店開不起來。
如今別說是個人開的飯店飯館,就連國營的飯店都不多,生意應該是沒什麼問題。
“那就好好幹吧,店裡僱上幾個人,提拔一個店長總管著日常的事情。
你們幾個都上學,誰得空了誰就來店裡看著,不會錯的。”
只要烤肉和火鍋鍋底的配方不洩露出去,就算別人也學著幹,也得很久才能攆上來。
那個時候,他們這家店已經在首都立足了,有穩定的客源,不愁生意不好。
雖然孩子們以後會有工作,估計工作也不會太差,可有這個店在後面撐著,就有個退路。
誰知道以後是什麼情況?為人父母者,總想著替兒女考慮的周全一些。
巧蓮也不例外,她也希望,兒女們都能一路平順,不求大富大貴,只求沒有太多波折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