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眼十二月末,雪晴和銘昕都考完期末試,成績剛一出來,領了寒假作業,倆孩子就喊著要來縣裡看爺爺奶奶。
冬天裡嘉康也沒什麼別的事情,於是就跟美琳倆人請了假,帶著孩子們一起回家來住幾天。
雪晴和銘昕回來了,巧蓮便不讓銘昭銘暉去幼兒園上學,反正家裡有人照看著了,由著孩子們玩去吧。
院子裡那一套孩子玩的城堡依舊在,就是上頭缺個棚子,反正曲維揚每天早起都掃掃雪。
再說這年月的孩子也沒那麼嬌貴,穿好了衣裳,一樣跑出去玩兒。
四個孩子湊一起,一天就不用聽別的動靜了,全是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聲音,院子裡成天都是歡笑聲,格外熱鬧。
“媽,姥娘那邊咋樣了?我聽說二舅三舅他們都回來了?都弄好了麼?”
嘉康得空的時候,向巧蓮打聽了陳家老爺子老太太合葬的事情。
“嗯,都弄好了,前些日子萬祺往咱這送了些粘火勺啥的來,跟我說了一下回青山溝的事情。
這一次回去還行,都挺順利的,陳家老墳地還在。
你大舅他們直接在你太姥爺的墳前面不遠,選了個位置,把你姥爺和姥孃的骨灰合葬了。”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挺長時間,可是一說起來,巧蓮還是有點兒難過。
陳家這一次回鄉給父母合葬,順道祭祖,鬧出來的動靜不小。
陳家那頭還有幾個同宗的堂親,老太太孃家那頭其實還有兄弟。
只是這些年老太太特意不跟家裡人聯絡,多少年不走動,都疏遠了。
這一次回去,陳民生他們就借住在親戚家裡,親朋好友得知當初陳明德沒死,也都十分驚訝,倒也算盡心盡力的幫忙。
“你大舅和萬福估計過一陣子能回來,咋地也得燒了五七,百天就不燒了。
等明年燒週年的時候,他們還會再回去一趟,再就是三週年和十週年了。
唉,按說不該葬那麼遠,這逢年過年上墳填土的離著太遠沒法總回去。
可那是你姥爺的遺願,大傢伙也是沒辦法,只能按照老人的意思去辦。
往後反正小輩兒的就勤回去幾次吧,也沒辦法。”
“你爸看著陳家都回青山溝了,他也惦記著再回去看看呢。
我尋思著,等嘉和他們回來,大家商議商議,來年開春之前找個時間,咱一家子也回去看一看吧。”
故土難捨,這話絕對不假,哪怕曲維揚這麼多年都在外頭,可心裡還是惦記著青山溝營匡子村。
算一算又十來年沒回去了,也難怪曲維揚惦記。
巧蓮的意思,趕著年後天氣暖和一些了,回老家去看看,省的曲維揚總惦記。
“行啊,反正我現在沒啥事兒,參場那邊大部分的事情已經上了正軌,我就算請一段時間的假,也不要緊。”
嘉康在參場這幾年乾的不錯,人參出產量年年增高,利潤也是連年遞增,年年受到省裡的表揚,嘉康也是年年都評先進。
不光是人參產量增高,這個參地培植天麻也成功了,這兩年天麻產量也是逐漸增加,就等於一塊地有了兩份收入。
參場的日子越來越好,上繳利潤越來越多,省裡領導別提多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