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蓮作為專案發起人,雪晴是首席執行者,學校方面又挑選了幾個藥學方面品學兼優的學生,由導師帶領,共同進行專案研究和實驗。
只等藥品資料達標,動物和人體實驗沒有差錯,就可以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臨床資料如果再沒問題,就可以提請批次生產。
任何一項科學研究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心等待。
然而巧蓮的存在本身就是個大bug,她直接提出的就是最正確的理論方向,研究人員少走了許多彎路,這個過程自然就比一般研發要快很多。
即便如此,也不是一朝一夕,總要耐心等待開花結果。
藥廠雙管齊下,各種舉措並行。
一邊各類保健品佔領市場,另一邊多種藥效好價格低的處方藥,進入各醫院藥房,成為不少二甲三甲醫院必選藥品。
在九零年底,藥廠就實現了扭虧為盈。
九一年藥廠產值達到八千萬,盈利將近兩千萬,光是年終獎,就給每個工人發了兩千塊錢。
那些原本對國營廠私有化有反對意見的工人,這下可是樂開了花,一個個美的不知道怎麼好了。
“怎麼樣?我就說,廠子交到陳醫生的手裡,肯定不會錯吧?
這才剛開始呢,等著過兩年藥廠發展好了,利潤會更高,光是稅收這一塊兒,縣財政就能多收入不少呢。”
提起這件事來,林縣長和吳書記都特別慶幸,當時他們的選擇。
這要是當初沒有陳醫生,不,是陳總,那他們就只能讓藥廠破產了。
藥廠一旦破產,財政少收入不說,關鍵的是藥廠那一千來號工人怎麼辦?
一千多人全都丟了工作,縣裡哪有那麼多崗位提供給他們啊?
沒有工作崗位,工人生活都成問題,接下來肯定就要爆發各種矛盾,那縣裡的治安也會跟著亂起來,後果不敢想。
如今呢?廠子蓬勃發展欣欣向榮,工人比以前掙的工資還高了不少,縣裡有大筆的稅收收入。
經濟跟著上去了,社會也穩定了,多好的事情?
“是啊,幸虧當初做了這個正確決定,咱倆也算是做了件大好事呢。”吳書記也笑。
有這兩位做後盾,那些看著廠子紅火了,卻撈不到好處的人,眼紅也沒用。
撫松藥廠發展很不錯,幾年後,巧蓮又在通化和長春另外建了藥廠,成立了三生醫藥集團。
不光生產藥品保健品,同時還生產各類醫用器械、防護品等等。
三生醫藥集團出品的各類藥物領先國際,多項藥品獲得國家專利、世界專利,一躍成為北方醫藥行業的龍頭企業。
陳巧蓮本人,也成為醫藥界的傳奇人物,多次登上醫藥類雜誌封面,接受記者採訪。
六七十歲的老太太,成為醫藥界的領軍人物,為祖國醫藥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親們,抱歉,原定今天完結的,可昨天接到編輯通知,明天會有個推薦,所以不能全都發上來完結了。為了補償,今天有加更,八點左右還有兩章。
另外,巧蓮七個兒女只寫五個,佳媛和嘉晟兩人就不寫了,這兩人工作已經定型,孩子也有了,番外也寫不出什麼來,後面我會提一下他們的情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