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年人參價格迅猛上漲,到八六年夏天,不論是參戶還是參場,都在想辦法擴大人參種植面積。
以前栽三十丈的,現在想栽五十丈甚至一百丈,縣裡也給予了大力支援,政策放寬,鼓勵農戶種植人參。
以至於各鄉鎮政府、各級單位,都想辦法發展參業生產。
一時間,鄉鎮辦參場、企業辦參場、林場辦參場,各種參場如雨後春筍冒出來。
嘉康美琳從八三年開始就種人參了,八三年三十丈、八四年五十丈、八五年栽了八十丈。
到了八六年,美琳一狠心,直接買了兩百丈參土,僱人刨出來整理好,又從一參場那邊走關係定了不少參栽子。
人參栽種,可以是深秋也可以在春天,兩個時間各有優缺點。
秋天人參處於休眠狀態,蘆頭不萌發,時間上可以適當延長,沒那麼著急。
但是秋天栽進地裡直接過冬,土壤疏鬆加上人參重新栽種根系未能融入土壤中,很容易凍壞,導致出苗率不好。
春天栽種就不一樣了,栽到地裡就成活,長一夏天之後已經有抵抗力了,再過冬就不怕凍死。
但是春天人參萌發,蘆頭裡面的嫩芽非常容易破,栽種速度稍微慢一點兒,人參嫩芽就破封而出。
嫩芽容易折斷,栽種過程中稍微有點兒碰撞就白瞎了參栽子。
嘉康還在上班,參茸公司那頭沒找到合適的人接管,嘉康身兼兩職忙的不可開交,自然顧不上參地裡的活。
美琳要帶著人起回來自家收穫的三十丈人參,還要在家加工,之後還要去收購乾貨,她也忙不開。
巧蓮一看家裡這麼忙,就直接寫了辭職信,一份上報到省裡相關部門,一份給了藥廠。
她已經五十六了,按理已經過了退休的年紀,去年就該退下來。
如今藥廠的生產也沒啥需要她操心的了,西南邊疆也不需要那麼多藥物供應,就算她辭職回家也不影響什麼。
藥廠那頭自然是巴不得巧蓮不幹才好,當然,該裝模作樣還是要走個過程,廠長等一眾幹部都來勸說,表示不捨得巧蓮離開。
巧蓮哪能不知道這些人想什麼啊?不管誰勸,就說是身體不好,實在是不能再受累了,想要回家好好休養。
巧蓮堅持,藥廠那邊順水推舟,也就同意了巧蓮的辭職申請。
就這樣,巧蓮辭了藥廠的工作,回到家裡,幫著美琳忙活。
三十丈人參裡面,有二十五丈是今年做貨。
嘉康和美琳侍弄人參用心,產量不錯,平均算下來,一丈差不多二十七八斤。
二十五丈人參起回來差不多七百斤鮮參,又是刷洗又是蒸熟,還得擺叉子晾乾,光是這些活就不少,婆媳倆忙不過來。
幸虧巧娟彩琴都來幫忙,一起收拾了好幾天,總算全都蒸熟晾在叉子上了。
自家的貨還沒等曬乾呢,美琳就帶著錢出去收貨了。
如今的價錢可不是去年,收購的價格差不多也翻了一倍。
美琳手裡這四十來萬估計也就能收三四千斤乾貨,有點兒不太夠看,於是巧蓮又給準備了二十萬。
不光給準備了錢,巧蓮還跟著美琳一起去東崗、萬良、泉陽等地方收貨。
到後期巧蓮學的差不多了,就讓美琳帶一批貨先去南方,她在家幫著收貨,收夠了再發過去,省的耽誤了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