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俊接到調令開始,玉淑就收拾了家裡的行李,打包寄了快件過來,算計著時間的話,應該差不多。
果然,還沒等嘉俊領人去郵局呢,駐地那邊來電話了,說是嘉俊有不少包裹送到,那邊會派車給拉過來。
過了一會兒,大院外的警衛通知,說是有車過來給送東西,嘉俊派了人出去接,然後一輛車開進來,下來好幾個人往屋裡搬東西。
那邊往屋裡搬,這頭玉淑和嘉俊趕緊拆包裹整理,讓孩子們往樓上抱,將各自的衣物行李都搬到房間去收拾好。
眾人一起忙了挺長時間,總算安頓妥當。
“嗯,還有一半兒的被褥沒到,反正這些湊付著夠鋪蓋了。”
玉淑開店經營的就是各類布料,家裡自然不缺被褥,分了一半提前寄過來,剩下的他們走後孫國芳幫忙寄。
“還缺鍋碗瓢盆這些過日子的傢什,有一些我從家裡寄過來了,估計還得兩三天能到,其餘的等著去商店買吧。
這幾天我看就得去食堂打飯或者在外面吃了,先將就幾頓,等著家裡都置辦齊了,再開伙做飯。”
家裡缺的何止是幾個鍋?該買的很多呢,不過今天這都快天黑了,肯定買不到,明天再說吧。
嘉俊也沒什麼意見,於是派了人去食堂打飯,一家子就這麼對付著吃了頓食堂的飯菜,然後各自休息去。
第二天一早嘉俊到駐地辦交接就任各項事情,玉淑領著孩子們去學校辦理入學手續。
有組織上開的證明,入學還是很容易辦的,就這樣,三個孩子都辦理了入學手續。
銘暄初三、雪曈六年級、銘晗四年級。
不過這邊開學早,已經開課二十幾天了,而且這邊的教材也不一樣,加上老師的口音不同,孩子們到新學校,還需要適應很長時間。
好在這三個的底子都不錯,老師也負責,每天放學都單獨給他們補課,用了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差不多就跟上來了。
孩子們在這邊上的就是子弟學校,小學初中都在一起。
早上銘暄領著弟妹去上學,中午在學校吃食堂,下午放學三個人一起回家就行,基本上不用家長費什麼心。
孩子們安頓下來,玉淑也就放心了,正好今年的春裝要上市,玉淑每天去廠子盯著。
如今既然是已經搬到這邊來,而且目前的形勢發展很好,玉淑跟嘉俊商議了之後,決定擴大規模。
在原本的車間旁邊,再加蓋兩處車間,將男裝、童裝單獨分出來生產。
嘉俊對這些不太懂,都是玉淑說什麼他就聽什麼。
幸好當初批的廠房用地面積很大,加蓋擴建足夠用了,玉淑這兩年手裡也攢了不少錢,擴建廠房不成問題。
就這樣,廠子一邊正常生產,另一邊開始加蓋車間擴建廠房,一時間也是忙的不亦樂乎。
玉淑和孩子們都很快步入正軌,一切順利,倒是嘉俊這邊有些麻煩。
嘉俊太年輕了,三十五的初級將官,掌管廣州駐地四個分割槽四五萬將士,在全國來說也算是絕無僅有了。
這邊的人不太清楚嘉俊在西南作戰的英勇事蹟,都暗地裡猜測,以為嘉俊這是有過硬的後臺,要不然怎麼能這麼年輕就跑來當最高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