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是約定好大家一起回大營的日子,張家曲家一起坐車回去。
沒想到剛一進鄉里,就遇上了不少人,跟他們打招呼。
鄉里人都很熱情,尤其是見著婉瑛,那個高興勁兒就別提了,鬧的婉瑛有點兒尷尬,只能笑著跟這些人打招呼說幾句。
本來不算多遠的一段路,結果因為遇到了不少鄉里人說話,竟是耽誤了半個鐘頭才到了陳家。
等他們來到陳民生家裡,就見到陳民生、陳民安、陳民豐兄弟幾個早就等著了。
“大哥、二哥、三哥,大嫂、二嫂,三嫂,過年好啊。”巧蓮幾個含笑跟兄長打招呼。
晚輩們也都上前來,喊舅舅的,喊舅爺的,都過來拜年。
“過年好,過年好,咱大家都好,總算把你們給盼來了,快,趕緊進屋坐。
你們兩家來了,就差三妹妹,我估計一會兒也能到,他們坐的那趟車等會兒該來了。”
陳民生一見妹妹妹夫領著全家都到了,這個高興勁兒可就別提了,滿面笑容的招呼著大家進屋坐下。
這邊眾人剛要進屋,身後傳來巧雲夫妻的動靜,回頭一看,巧雲和常文遠也領著孩子們到了陳家。
眾人見面,又是一番歡喜、寒暄,之後陳民生招呼著大傢伙趕緊都進屋。
張家曲家就三十幾口人呢,再加上常家,還有陳家這三房,全都聚在一起,饒是陳家這房子夠大,那也差點兒坐不開。
好在孩子們都閒不住,這麼多孩子聚到一塊兒,哪還能在屋裡待著?
不等大人們發話呢,他們就聚在一起嘀咕一番,然後呼啦啦全都跑出去玩了。
巧蓮等人進了屋,把帶來的東西交給了王氏和林紅她們,“也沒啥好東西帶,就是些點心、罐頭啥的。
知道家裡不缺吃喝,萬福現在開著養殖場呢,家裡吃啥都有,不用我們操心了。”
如今陳家的生活已經很好了,不用她們姐妹再貼補,其實巧娟姐妹們也都很高興。
當然,過年了回家來,不管咋地也得帶點兒禮物來,就是個心意罷了。
“哎呀,你看看你們,回來就是了,帶什麼東西啊?家裡現在真的是啥也不缺。
今年過年,我這和你二嫂兩家殺了兩頭豬呢,昨天你三哥回來,又帶了好些個熟食。
今早晨萬福和林紅還拎了好幾只雞鴨什麼的回來了,今天咱多做點兒好吃的。”
王氏如今也不是當年那個小氣吧啦的嫂子了,大方的很呢,提前就預備好了吃的用的,就是為了陳家兄妹一年一次的大團圓。
“嫂子,我們每年都不少人回來吃喝,家裡不缺是家裡的,我們也不好空著手啊,反正也沒多少。
你和大哥歲數大了胃口不如以前,那些點心、麥乳精、奶粉啥的,別給孩子們吃了,留著你們自己吃,多補養一下身體。”
巧蓮看著王氏,發現嫂子老相了好多。
也是,王氏是陳家的童養媳,比陳民生還大幾歲呢,陳民生六十三了,王氏今年好像六十五,能不老麼?
“哎,那既然是你們買回來的,我就不跟你們客氣了,這些我都留著。”
王氏也沒再說別的,就把東西都歸攏那邊櫃子上面去了,然後招呼著巧蓮姐妹坐在一塊聊天。
做飯的事情不用她們管了,該用的材料早就預備好,再說那麼多年輕媳婦呢,不用她們這些半老婆子動手了。
於是大傢伙湊在一塊兒,東拉西扯的各種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