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康一個堂堂大學生,卻在公社當了個財政助理,說起來也是屈才了。
可眼下這個形勢,不知道多少人畢業了工作都安排不了呢。
嘉康最起碼有工作了,而且還在父母跟前,也算不錯。
好在嘉康性子沉穩,也想得開,所以並沒有因為回到公社上班而覺得心裡不舒坦。
相反,嘉康倒是覺得自己回到公社,正好是學有所長。
他本身學的就是農林特產這方面,正好可以琢磨著帶領大傢伙開拓經營,讓大營公社越辦越好。
嘉康沒有因為在基層工作而意志消沉,而是積極主動的開動腦筋想辦法,想要再給公社添點兒掙錢的門路。
他之前在一參場實習過,親眼看見了參場種植人參,也見過東崗那些參戶們種植人參。
所以就跟韓運鴻提起,不如大營公社也試著種植人參,多一份經濟收入。
韓運鴻一聽也來了精神,這些年的經營讓他知道,想要富,光靠著種地打糧是不行的,必須實現多種經營。
大營這邊沒有什麼工業基礎,也做不來什麼工業生產,那就只能從農業上想辦法。
儘量開拓新的領域,實現增收的目標。
人參是珍貴的藥材,誰都知道那玩意兒值錢,韓運鴻前幾年就琢磨過,想要在大營也開一片參場種植人參。
可是苦於沒有門路不懂技術,這個想法就一直沒能實現。
正好嘉康提出來了,倆人的想法不謀而合。
於是韓運鴻跟嘉康商議了具體的實施細則,然後就上報了上級部門,請求上級部門允許,開一片林子來種人參。
六六年四月的時候,縣裡就透過了一項關於園參種植用地面積、用材和三十三年林參輪作用地、用材規劃。
各個公社手裡都有一部分的林地使用權,這件事很容易辦,只要寫個檔案報到上級去就可以了。
縣裡現在正鬧騰呢,哪裡還有人管這些啊?韓運鴻去了縣裡找了相關部門,直接蓋了章就完事。
春耕之後,嘉康就帶著人進山,選了一片比較適合種植人參的林地。
按照今年的種植計劃,採伐了大概兩三畝的闊葉林。
人參種植也是有講究的,當年採伐當年種植,不然就會跑了陽,造成土壤肥力不足,而且容易發生病蟲害。
大營公社第一年種植人參,因為不確定參栽子是否夠用,所以嘉康只打算栽五十丈,算下來大概也就是一畝地左右。
等著過幾年可以自行留種培育,就可以多種植一些了。
公社裡沒人懂這些,全指著嘉康,把嘉康忙的一天到晚都見不著個人影兒。
巧蓮一看嘉康忙的這麼起勁兒,半點兒沒有不適應或者情緒低落,這下總算放了心。
孩子大了,隨著他們折騰去吧。
眼下老大老二都有了工作,一個個都乾的挺起勁兒,她也沒必要管太多。
倒是老三嘉和,巧蓮總覺得這孩子最近神神秘秘的,好像每天放工回來吃過晚飯了,他就呆在西屋不出來。
“老四,你知道你三哥最近在幹什麼?
我怎麼瞧著,晚上你們那屋挺晚還亮著燈呢,是你和老五寫作業呢,還是你三哥在看書?”
巧蓮有點兒不放心,這天趁著放學往回走的時候,就偷偷問嘉晟嘉祥。
“媽,是我三哥,他晚上在寫東西呢,天天都寫到挺晚的。
我們想看,他還不讓,我倆一靠近,他就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