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過後,孩子們都在院子裡玩,曲維揚和巧蓮還有老太太,坐在椅子上看著孩子們瘋鬧。
玉淑在曲家適應很良好,這會兒正領著佳瑩,在院子裡溜達。
這倆孩子年紀相差六歲,可玉淑個子矮又瘦弱,看上去相差沒那麼大。
佳瑩也挺喜歡這個新來的姐姐,圍在玉淑身邊嘰嘰喳喳的,倆女娃相處很好。
“我瞅著啊,玉淑那麻利的勁頭,挺像你以前。
不光是幹活麻利,好像性子也挺爽利的,跟你挺像。
這孩子跟你啊,估計是有緣。行啊,既然已經領回來了,那就好好養著吧。
我看這孩子不是狼心狗肺忘恩負義的人,你們對她的好,她會記著的。”
老太太這麼大歲數了,自認為看人還是蠻準的,她對玉淑這孩子印象不錯。
“對了,是不是得給她落戶口啊?
你打算怎麼落?不讓她改口叫爸媽麼?
你們兩口子既然收養她,按理就該有個名分啊,是養女,還是侄女,這個是要說清楚的。”
老太太畢竟是經歷的事情多,於是提醒曲維揚兩口子。
“還有,你們沒把玉淑的戶口起來,這邊要怎麼落,糧食關係怎麼解決,這個都得想想。”
曲維揚和巧蓮回來的路上也琢磨過,當時那個情形,他倆只想順利把人帶回來,脫離魏家那些人。
那天巧蓮當著魏家人說的很強硬,其實就是唬人的。
曲維揚在哈爾濱的確是有朋友,但關係比不上王志國那些人親近。
就算人家肯出手幫忙,畢竟隔著挺遠,也未必使得上力。
而魏家是坐地戶,在五家子村和太平公社都很有勢力。
要不是被曲維揚夫妻打了個措手不及,只要魏家一動用他們在地方上的勢力,別說是什麼告狀解決問題了,就連玉淑,都別想順利的帶出來。
這年月,地方保護還是很嚴重的,曲維揚和巧蓮就是外鄉人,兩個外鄉人想跟人家本地戶作對,勝算其實不大。
巧蓮正是想到了這一層,所以才會當機立斷直接帶著孩子就走。
可這樣一來,玉淑的戶口和糧食關係,全都起不走。
沒有戶口沒有介紹信,最主要的是沒有糧食關係,玉淑想要落戶多少有點兒難度。
當然,也不是不能辦,只要肯想辦法,總歸還是能辦。
“娘,這事兒我跟巧蓮商議了,還得走正規程式落戶,不能讓人抓著把柄。
我明天就往原來單位打報告,把玉淑的情況報告給鳳城那邊的領導。
拯民當初也是幹部,又是為國犧牲的烈士,他的遺孤,國家必須出面管。
由單位那邊想辦法調過來玉淑的戶口和糧食關係,會比咱們直接給落戶,好很多。”
曲維揚想的多一些,家裡多一個孩子,絕對不是添個人吃飯那麼簡單,要涉及到方方面面。
他們當時等於是帶著玉淑偷偷溜走,如果那邊追究,說他們一個拐帶孩子,也會留下麻煩。
再說了,魏家侵佔魏拯民的撫卹金,欺負虐待魏拯民的媳婦和孩子,曲維揚也不想就這麼簡單的放過他們。
最好是公家出面,給魏家一個教訓,免得留下後患。
“對,對,是這麼回事,咱做的是好事兒,就不能再落個拐帶孩子的名聲。
嗯,你考慮事情周到,是該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