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領飯,都是按照戶口上的人數。
曲家只有巧蓮和嘉康佳媛嘉俊嘉和四個孩子的戶口在仙人橋,所以只能領這四個人的飯,也就是六十八個餃子。
這點兒餃子哪裡夠吃?幸好巧蓮和曲維揚早就想到了,家裡也包了餃子。
十點不到,餃子就全都包好了,各家端著自家的蓋簾擺著規定數量的餃子,就這麼往回走。
正好嘉康過來了,巧蓮跟嘉康倆人端了兩個蓋簾,急匆匆回到家。
到家裡一看,曲維揚和佳媛包了兩蓋簾餃子,於是趕緊燒火下鍋煮。
這邊煮餃子,那頭曲維揚領著男孩子們在外面放鞭炮。
今年曲維揚也沒買那麼多鞭炮,只放了一掛鞭,幾個二踢腳閃光雷之類的,也就回來了。
嘉俊看起來還沒過癮,可家裡真的沒有鞭炮了,只好悻悻然跟著爸爸哥哥回家。
巧蓮見了,忍不住嘆氣,今年社裡不掙錢,大傢伙買年貨都不怎麼捨得了。
這種情況下,巧蓮也不好弄的太出格兒,畢竟他們家現在需要低調,不能太張揚。
孫家那邊可是盯著曲家呢,至少大面兒上過得去,別讓人抓著什麼把柄。
“嘉俊,來,過來端餃子吧,幫媽媽乾點兒活。
今年實在是家裡錢不寬裕,沒錢買那麼多鞭炮了。
等明年咱家裡要是多攢點兒錢過年,那就多買,讓你好好玩。”
巧蓮看出孩子們都有點兒不高興,趕緊安慰他們。
“臭小子,你撅著嘴幹什麼?
咱媽不上班了,今年社裡也沒分紅,哪有錢買鞭炮?
咱們現在是能省就得省,不是以前隨便花錢的時候。
你也不小了,這點兒事情都不懂麼?”嘉康瞪了弟弟一眼,不輕不重的訓了兩句。
其實嘉俊也明白這些道理,要不是家裡困難了,大哥也不會領著他們進山去砍柴禾賣啊。
這一冬天,三個孩子每天都拖回來幾爬犁的樹棵子。
回家了剁成二劈柴,捆成一捆一捆的,就直接拖去仙人橋鐵路食堂賣了。
雖然一捆柴禾也就是賣一毛來錢,可一天下來,怎麼也能掙一兩塊。
這些錢本來是要給媽媽貼補家用的,可媽媽說了讓他們留下來,開學了買學習用品。
“大哥,我知道錯了。”嘉俊腦子不笨,也很懂事,知道家裡不容易,於是低著頭,過去幫媽媽端餃子。
鍋裡的餃子都撈了出來,一家人圍坐桌邊開始吃餃子。
這餃子裡面,有一些是從食堂拿回來的。
食堂用的面有些發黑,裡面的肉也不是那麼多,菜剁的也是七大八小不均勻。
另一些是曲家自家包出來的,面比較白,裡面肉多,味道也調的鮮。
巧蓮特意把自家包的餃子挑了,給孩子們吃,她和曲維揚儘量吃食堂拿回來的。
不管怎麼樣,過年好歹吃了頓餃子,大家都心滿意足。
於是吃過餃子之後,一家人坐在炕上有說有笑的玩了一陣子,然後才各自去睡覺。
再睜眼就是正月初一,要是往年來說,正月初一應該是走親串友互相拜年的日子。
可孫建勇成了書記之後,卻變了規矩,正月初一開門紅,大初一的就讓大傢伙都幹活。
大正月裡有什麼活可幹?外面的地都凍的邦邦硬,根本就沒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