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康佳媛兩個好不容易放假休息了幾天,剛過了元旦,就收拾東西去縣裡了。
巧蓮給兩個孩子帶著換洗的衣裳,還帶了很多吃的。
遲校長能同意孩子住在他家就已經很夠意思了,倆孩子必須得自帶口糧,可不能再吃人家的飯。
兩個孩子去了縣裡住著排練,隔三天回來一趟拿口糧,巧蓮也儘量多做一些好吃又容易存放的食物給孩子們帶著。
同時還會讓倆孩子捎給遲校長一些,都是農家院出產的東西,不值多少錢,只圖個稀罕。
兩個孩子在縣裡住了半個月,要演的節目都排練的不錯了,這才回家來休息。
這半個月的時間裡,倆孩子上午排練下午學習,已經把假期作業全都完成了。
回到家裡自然沒什麼負擔,每天除了看看書,預習一下新課之外,也就是幫著家裡乾點兒活,很輕鬆。
天冷,外面雪也大,嘉康和嘉俊嘉和領著已經恢復的阿黃和阿灰兩個,白天動不動就進林子裡去。
不是抓野雞就是攆兔子,偶爾還能攆只狍子回來。
佳媛則是在家裡幫著哄娃,或者幫巧蓮拆洗被褥,做新衣裳等等忙著預備過年。
轉眼間一月份過去,趁著天冷,社裡又開始鑿冰捕魚。
今年社裡又多挖了幾個池塘,放了不少魚苗,加上原本那些魚塘,今年捕魚量是去年的兩倍。
捕魚、賣魚,接著社裡殺豬、給各家各戶分東西分錢。
今年還是跟去年一樣,每家分一條魚十斤肉,還有粉條、豆腐、燒酒等。
另外,今年每家分了一百三十塊錢,比去年翻了一番還多。
主要是今年社裡養的豬多,魚也多,賣的錢自然就多。
另外酒坊的盈利很可觀,去年年前賣的不多,其餘的利潤都存著沒有分,今年這等於是存了一年的盈利,所以比去年翻倍也是正常。
光是分紅就得了一百多,那些家裡有人在作坊幹活的,拿到的錢更多。
同樣是忙活一年,別的鄉鎮群眾也就是忙活個肚子不餓,頂多剩下百八十塊的。
可大營鄉呢?糧食分的多,錢領的更多,而且過年還有魚肉等東西可拿。
這樣的日子誰不高興啊?大營鄉的人,一個個都樂得合不攏嘴,採買起年貨來也格外大方痛快。
“我們單位的人都跟我打聽,說你們大營鄉今年究竟掙了多少錢?
怎麼來買年貨的時候,一個個出手都那麼大方呢?
但凡來買東西的人,只一眼就能看出來,那些笑呵呵進了供銷社一頓狂買的,基本上都是大營鄉的人。”
曲維揚難得回家來,吃飯的時候就跟巧蓮還有老太太說起。
“看得出來,鄉里如今真的是富裕了,老百姓手裡都有錢,真不錯。
要是照著這樣再發展幾年,大營鄉就了不得了,說不定全國都有名呢,先進鄉,致富鄉,多好?”
曲維揚雖然在縣裡上班,可畢竟還是住在大營鄉,也把這裡當成家。
大營鄉越來越好,曲維揚也是格外高興。
“就怕出頭的椽子先爛,名聲太大了也不是什麼好事情。
如今這是喬書記在上面給撐著,要是萬一喬書記調走了,那還不知道什麼樣兒呢。”巧蓮不無擔憂的說了一句。
雖說如今鄉里的變化,都是她最想看到的,也很希望鄉里能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