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秋收,是莊稼院裡最忙碌的時節。
如今各家都已經歸到合作社,到了這秋收時節,不論男女,為了自家工分多一點兒,全都下地幹活,往回搶收糧食。
今年地裡的莊稼長勢喜人,看起來比去年更好。
莊戶人家一年到頭忙活,為的就是這點兒糧食,一看見地裡的莊稼長得這麼好,幹活的,一個個都合不攏嘴,笑的那叫一個開心。
哪怕是累的汗流滿面,也覺得心裡比蜜甜。
合作社裡去年開始養了些牲口,今年又添了不少,到秋天都養的差不多大了,幹活不錯,這下子就感覺出來,比往年幹活要快好多。
於是地裡面忙著收割,那頭有人趕緊裝車往回拉,拉回到東坎兒上空地晾著,幾個太陽之後,黃豆高粱就可以脫粒了。
大營鄉處處都是豐收景象,處處都是歡聲笑語。
巧蓮今年不能下地幹活了,曲維揚倒是正好有時間在家,於是跟著下地幹了五六天。
多少的就算是那麼個意思,免得一點兒不幹,怕別人有意見。
曲維揚就那麼幾天假,假期到了自然還得回去上班,曲家也就沒人去地裡幹活了。
只是嘉康佳媛倆人,或者進林子撿子核桃蘑菇,或是拎著小筐,去地裡撿漏兒。
主要就是撿穀穗、高粱穗,或者是掉在地裡的黃豆。
尤其是黃豆,這玩意兒割的慢了太乾,容易爆莢,豆莢裂開裡面的豆子落在地上,金黃的一片看著太可惜。
只要地裡收割過了,社裡是允許孩子們進地裡撿的,所以嘉康他們每天都有活幹,忙活一天回來,也能撿半筐糧食。
巧蓮對孩子們的這種舉動,表示贊同,孩子從小就得好好教育,讓他們知道什麼叫粒粒皆辛苦。
這樣他們才能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而不會因為家裡條件好,就各種浪費。透過這樣的事情,也讓孩子們都瞭解,父母的不容易。
“媽,撿黃豆好累啊,看著地上黃黃的特別顯眼,可真正撿的時候才知道,費了半天工夫,也就撿兩把豆子而已,真是不容易。”
晚間吃飯的時候,嘉康看著桌上的飯菜,想起來撿豆子的不容易,不由得發出感慨。
“種地真是不容易,太累了,以後可不能浪費糧食,太可恥了。”
巧蓮夾了塊肉放到嘉康碗裡,然後就笑了,“我很高興,你能有這樣的見解。
等著明年秋收,你倆帶著嘉俊嘉和下地,讓他們也感受一下。”巧蓮笑眯眯的說著。
兩個大的小時候吃過苦,所以他們知道生活艱難,從小就格外節儉,以前巧蓮還為了這件事,特意開導過嘉康呢。
跟哥哥姐姐相比,嘉俊嘉和這倆娃就幸福多了。
自打他倆出生,用的東西全都是新的,吃的飯菜都是巧蓮精心烹製。
這倆娃從小就習慣了家裡的生活,根本不覺得如今的日子有多麼可貴。
嘉俊還好些,他吃東西特虎,什麼東西都能進嘴,只要進嘴了就絕對不浪費。
但是嘉和不一樣,小時候嘉和身體不好,巧蓮對他多了幾分嬌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