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開始,合作社裡忙的熱火朝天。
老韓書記說了,今年其他生產隊都只發放苞米種子,而大營鄉這幾個生產隊,率先推廣其他高產品種。
在計算了土地面積和糧食產量之後,老韓書記跟四個生產隊的隊長,定下了今年的生產計劃。
要留出足夠的土地,來種植土豆和地瓜這兩種高產作物。
老韓書記是個能人,心裡早就有了打算。
既然苞米產量比往年翻番兒,大家夥兒的口糧可以得到保證,那麼就可以適當多種植其他作物。
這新品種的土豆地瓜都高產,去年挑揀出那些大號土豆送到縣城,價格竟然比普通土豆貴。
老韓書記這麼敏銳的直覺,自然從中間發現了機會。
土豆種植,需要將土豆塊莖切開,上面帶著芽,栽到地裡。
去年留的土豆種子不少,這新品總的土豆芽窩挺多,一個土豆上頭能有十來個芽窩,最少可以切五六塊兒。
所以巧蓮就領著四個生產隊的一些婦女,一起切土豆栽子。
“哎呀我說崔大嬸兒樸大嬸兒啊,你們這麼弄土豆栽子,種到地裡能長的好麼?
不行,這樣的就算栽地裡,營養不夠,小苗長不起來啊。”
巧蓮轉了兩圈,忽然發現,有一些人的幹活方式太讓她無法接受。
正常切土豆栽子,都是拿刀,照著土豆頂部芽密集的地方,一塊上面留一兩個芽,切成塊就可以。
這麼幹活又快又利落,而且土豆種到地裡頭,由於帶著的塊莖可以提供充足營養,出苗後長的特別旺。
可有那麼一夥人偏偏用的不是刀,而是子彈殼兒。
她們手裡拿著子彈殼兒,從土豆上頭,一點兒一點兒的往下挖,只挖下來芽周邊一點點兒的塊莖。
巧蓮看見了,簡直是哭笑不得,這樣的辦法,她以前怎麼就沒見過啊?
這個崔大嬸樸大嬸,都不是大營本地的人,基本都是從外面搬過來的。
在一些生活習慣上,這些人還保持著自己的傳統,服裝啊,飲食啊等方面,還是很大的不同。
別的巧蓮都管不著,這是個人自由,可是她們用這樣的辦法來切土豆,巧蓮可真是接受不了。
“不行啊,這麼樣絕對不行,崔嬸兒,你來看這邊的,你看看這是我大姐切的土豆栽子,這才是正經辦法。
咱幹活是要記工分的,按照切出來的土豆栽子分量記工,你們這麼切,不但禍害了咱的土豆種子,你們這也掙不上幾個工分啊?”
巧蓮端過來了巧娟切的土豆栽子,每一塊基本上都一樣大,而且每一塊上面都差不多有兩到三個芽。
巧娟幹活麻利,這才多大會兒工夫啊,都已經切了一筐。再看看那幾個人,跟前兒就一小堆兒。
“你們這幾個人的都不合格啊,趕緊過來跟著我姐學一學,照著著樣子來切。
咱這土豆是高產,可也得供給充足的營養啊,你說底下這麼點兒,上頭能長苗麼?”巧蓮哭笑不得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