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民生兩口子鬧騰,只是個小小的插曲,在這大忙季節裡,誰也不會把這點兒事情放在心上。
鄉里開會定下了今年的種植計劃,接下來,就是所有參加合作社的農戶,一起出工種地。
合作社主要實行工分制,誰家出工多,到時候分的錢和糧食就多,誰家不盼著多掙點兒工分啊?
這時候除了老人孩子,都去地裡幹活掙工分了,鄉里照常放了農忙假,老韓書記帶頭,鄉里所有幹部都下田去幹活。
當然,巧蓮不用去鄉里大片地幹活,她領著人,就在石嘴子這邊種地。
石嘴子這些地全都歸了合作社,而且老韓書記特意劃出來作為實驗田,留著讓巧蓮試種各類高產作物。
去年巧蓮家的地裡不管高粱大豆還是地瓜都產量很高,老韓書記這麼精明的人,哪能錯過這樣的好機會?
他的意思是,今年現在石嘴子這邊試驗,如果還能保持產量挺高,那就明年在合作社裡大規模發展。
對於這件事,巧蓮其實是有些後悔的,她不該弄出來這些高產種子,太顯眼了。
當時只想著多打糧食不愁吃喝,她卻忘記了這年月人們對高產品種的渴望,結果就鬧到了如今的程度。
巧蓮真的有點兒擔心,會不會因為她這小翅膀扇的太厲害,從而改變了某些東西?
“媳婦,我覺得你沒必要這麼擔心,誰家種地不希望多打糧啊?
大營鄉的人都不錯,對咱們也挺好,既然咱有這份能力,那就幫一把也不算什麼。
咱拿出來高產的種子,讓大傢伙都跟著收益,地裡多出產糧食,大傢伙不捱餓,多掙錢,不也念著你的好麼?”
曲維揚一邊拔地瓜栽子,一邊唸叨。
石嘴子這邊靠近河灘,有不少沙土地,種植地瓜和土豆最適合不過。
巧蓮去年從系統裡兌換的脫毒馬鈴薯種子還有地瓜苗,成果非常喜人。
土豆長的都特別大,折算下來,一畝地出產土豆差不多一千多斤,地瓜還要高一點。
這樣的產量對於如今的人來說,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去年秋收的時候,大傢伙都來幫忙,巧蓮家地瓜產量那麼高,自然是瞞不住,要不然老韓書記怎麼知道了?
所以老韓書記才會提議,今年把石嘴子這邊都劃成實驗田,就讓巧蓮試著種一些高產品種,如果能夠保持產量穩定,明年就試著推廣。
幸好老韓書記沒怎麼追問種子的來源,倒是讓巧蓮鬆口氣,過完年沒多久,巧蓮就在家裡用沙土培了不少地瓜,生出苗來。
地瓜土豆這些脫毒品種也會退化,但是退化的慢一些,二代基本上跟原種產量差不多。
當然,種植年頭多了,產量肯定會降低,但是三年五載的不會有問題。
“嗯,或許是我想多了吧?我就怕因為這個,帶來不好的後果。
你說的也對,糧食就是咱老百姓的命根子,大營鄉的人多數還都不錯,對我對咱家都挺照顧。
我既然有這份能力,是該為鄉里發展做出點兒努力。”巧蓮被曲維揚勸著,倒也沒有之前那麼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