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老太太已經把家裡大頭的東西都做了處置,陳民生兄弟除了各自分走一百塊錢之外,還每人分走了一錠五兩的銀元寶,三塊銀元。
這麼算下來,等於一家分走了兩百來塊錢。從這裡就足以看出,陳家還是很有些家底兒的。
三兄弟分到了這麼多錢,倒還算滿意,雖然他們心裡也對老太太分給閨女首飾不太高興,可是臉上卻沒有表露出來。
能順利分了家,以後各自過各自的日子,就比什麼都強,這些年三兄弟一直攪合在一起,各自藏各自的心眼兒,也著實受夠了。
往後分了家,各自當家做主,不用有點兒什麼事情都要聽母親吩咐,總算能揚眉吐氣一回,都覺得心裡舒坦。
“東西都在這兒,怎麼分也說清楚了,還有一件事,那就是以後的養老。
我雖然住在你大哥家裡頭,你大哥管我吃喝,可我這身子骨不好,動不動就得吃藥看病,所以你們每個月給我一塊錢花用,一年三節得有孝敬。
你們要是同意了,咱們立即去鄉里請了韓書記,還有民政上的人,當著政府的人立一份字據。
把該分給你們的,你們應該孝敬我的,全都白紙黑字寫下來,省的以後有人反悔。”
陳老太太絕對不是一般人,辦事那叫一個穩妥利落,當即提出了要立字據。
三個兒子一聽這話,心裡可就盤算起來。
老大陳民生自然是樂不得,老太太才五十來歲,雖說有時候身子不好,可平常日子能幫忙看家做飯幫著看孩子。
再者還有巧娟巧蓮姐妹照應,要是民安民豐倆人平時再給點兒,基本上花不到他傢什麼,這麼好的事情他哪能不答應?
至於陳民安和陳民豐可就不怎麼高興了,一個月一塊錢,一年就十二塊,說起來不多,但也不少,而且一年三節還要有孝敬,加到一起怎麼不也得二十塊錢?
他們去上班還不知道能掙幾個錢呢,還要養媳婦和孩子,再拿回來錢孝敬老孃,怎麼算都不划算啊。
“娘,是這麼回事,我們哥倆說是去當工人,可究竟能掙多少錢,現在也沒數兒。
再說我們到了那頭還要安家,孩子娘又得在家哄孩子出不去幹活,掙那點兒錢也不夠幹什麼。
娘,您看看這樣行不行?一個月一塊錢的事情就免了,您要是病了吃藥花錢呢,我們哥三個均攤。
一年三節,我們照著五塊錢的標準孝敬,這樣行麼?”陳民豐比較精明,眼珠一轉,想出了更有利的條件。
“對,對,娘,我們過去了也是先從學徒工開始,工資低,一年交給您十二塊,的確是多了點兒。
三弟的主意不錯,我看就照著三弟說的做吧。”陳民安也回過味兒來,趕緊點頭。
陳老太太主要是為了以後多個保障,她怕兒子們以後不管她,所以才提了條件。她畢竟還是心疼兒子,想了想,也就答應了。
“那也行,就照著你們說的吧。你們幾個,趕緊把東西都收起來,別讓外人看見,看見了那都是麻煩。
但凡日子能過下去,也別急著出手,留著總歸有用,也囑咐你們媳婦,出去別胡說,當心讓人惦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