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年多時間,能有這樣的成績,確實足夠讓人得意。
然而,這距離朱塬記憶中大明沿海的千萬噸級別海捕潛力,還差的很遠,更別說幾百年後全球上億噸的年度海捕體量。
祖孫兩個商議一番,這一次,倒是老朱主動提出,還是要限制一下。
避免竭澤而漁。
大海是塊田。
然而,這樣一塊上好田地,既然連耕作都不必,只需要去收穫,那就更該珍惜。
老朱也從朱塬的分析中發現了問題。
現階段,大明的海捕,終究只是距離海岸最多不過一二百里的近海進行捕撈,相比起來,幾百年後,海洋捕撈可是能延伸到千里之外的遠海的。
看現在,這就相當於當下只是在大海這塊田地中暫時的很小一塊地方上進行騰挪。
小小的一塊地方,潛力終究有限。
因此,更應謹慎。
斟酌之後,老朱很快親自回信,要求明州營海司將今春的海捕體量鎖定為200萬擔。
只要目標達到,就立刻停止海捕。
接下來的兩季漁汛,也是如此,全年不得超過600萬擔。
明州的海捕潛力當然不止600萬擔,今年暫時如此,後續,計劃是逐漸增加海捕範圍,並進行一些更加精細的運作,確保大海這塊田不會遭到破壞的同時,將產量更進一步提高到1000萬擔。
明州達到1000萬擔,就要開始鎖定。
直到進一步開拓遠海。
在此基礎上,明州多餘的生產力,則向另外三大營海分司轉移。
最終的方案,未來三年時間,基本也契合第一個‘三年計劃’,明州的營海司,海捕目標為年度1000萬擔,另外三家,各自則是達到300萬擔左右。
全部相加,大明營海司三年後的年度海捕目標,鎖定為2000萬擔。
每年2000萬擔,這是朱塬最初定下的10年期目標。然而,實際執行起來,卻只需短短的三四年而已。
這還是在朝廷主動捆縛手腳的情況下。
因此,事情確定,不只是老朱感慨,朱塬自己也難免感慨。
感慨這大海的豐饒。
更加感慨……這片土地上百姓們的勤勞與智慧。
自己終究只是指出了一個方向。
若不是這片土地,換了其他……一切都很難說。
事情讓人高興,再次留下了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一起用餐,這次,不僅喊來了長子,還有次子和三子,話語之間,老朱還透露了一些關於月底冊封的想法。
第一次冊封,老朱的意思,老四、老五、老六和老七他們幾個,還小,暫時就算了!。
老朱還直白說起,這算是一種激勵。希望兒子們一個個都上進一些,將來,等看出了能耐,看出了秉性,再進行進一步的冊封。
若是不成器,封也還是會封的,但也只會如此。
對此,太子殿下沒意見,朱樉和朱棡沒意見,朱塬……當然也沒意見。
祖上說什麼,就是什麼!
這麼結束了午餐,打發走幾個少年,老朱繼續忙碌過一個下午,晚間來到後宮。
今晚歇在馬氏這邊。
這次沒再忙到很晚,刻表指標過了10點,就來到坤寧宮的臥房。
馬氏照例也還沒睡,正在翻閱新一期的《大明月刊》。
轉眼三月。
轉眼……又是新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