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塬也跟著道:“道理很簡單,是因為光的傳播速度,遠遠超過聲音。聲音在空氣中傳播,一秒……額,就是一個時辰的萬分之一級別的一瞬間,只有一百丈左右的距離,而光的速度,同樣的一瞬,能跑出60萬里,大概就是……我們所在的地球,8萬里周長,光一瞬間能跑將近8圈。”
已經知道類似知識的宋濂,當下再聽,還是感覺新奇。
單安仁日常太忙,即使正二品的工部尚書完全有許可權調閱各種教材,這些日子倒也沒時間,只是抽空研究了一番那《經濟之學》的‘生產篇’。
更不要說沈全。
因此,兩人則是茫然中帶著震驚與疑惑。
茫然是……聽不太懂啊。
感覺已經超出了認知。
震驚是,那光,難道真跑那麼快?
對比起來,那聲音,竟是那麼慢?
平日裡可沒這種感覺。
疑惑則是……即使已經知道了某個少年平章的世外高人身份,也看過了對方的諸多壯舉,當下還是難以理解,這些……對方是如何知道的?
朱塬簡單說過,就沒再無邊無際地亂扯下去,轉而道:“總的來說,咱們人類的文明等級,其實就可以用對能源的利用來劃分,漫長的農業時代,我們日常生活主要的能源來自於木柴,這是非常低階的。接下來,只有廣泛使用了更加高效的煤炭,才算進入工業時代。但,再之後,還有對其他諸多能源的利用。比如,雷雨天裡天空出現的那種電能,還有,與煤炭一起埋藏在地下的石油,貢獻的更加高效的化學能源。乃至……更高層級,呵,這就暫時不說了。”
再高,就是核能。
這件事和老朱講解過。
老朱一開始覺得那種可以毀滅世界的東西,並不該造出來,朱塬再次說服了自家祖宗。
肯定要造出來。
為什麼?
因為,太陽,就在那裡!
如果我們不造出來,早晚有一天,別人仰望天空,思考太陽的本源,或許就發現了其中的秘密。
然後,若是外人提前造出……結果就很難預料。
隨意閒扯了一些,還是要回到眼下。
飯還是要一口一口吃的。
朱塬讓另外幾人都坐下,討論一番,除了確定預製板的試製,還有,就是擴大水泥作坊的規模。
因為不急著推廣,規模也不用太大。
大致從沈全這裡瞭解過細節,幾人很快得出結果,水泥作坊,工匠人數從現在的不到80人提升到200人,接下來,每月只要做出一到兩萬斤能夠使用的水泥就足夠,也就是朱塬給出換算新標準的10噸到20噸級別。
兩百人一個月生產一二十噸水泥,放在幾百年後,可能會成為笑話。
現在,就是這種生產力水準。
主要還是暫時不打算廣泛應用的緣故,畢竟現在燒製水泥,耗費太大,不說作坊本身計劃增加到200人,實際上,整個工部都有所參與,要為作坊提供燃料、石料、礦渣等等。
再就是,做出來的水泥,主要將用作澆築預製板,最多再批一批牆壁,而不是後來那種建造使用大比例混凝土的建築。
因此,每月一二十噸水泥,也就夠用。
還是要等蒸汽機啊。
想想幾百馬力的大型蒸汽機用來進行粉碎操作,對比現在的人工研磨,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討論的最後,則是明天向老朱請功的事情。
有朱塬做參謀,歷數水泥的種種好處和未來的廣泛用途,再加上宋濂的潤筆,一篇奏章草案很快完成。
當所有這些說完,時間轉眼已經來到申正。
下午的四點鐘。
三人都知曉朱塬身子弱,連連抱歉著耽誤了某人今日的休息,一起告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