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岔開,軍事會議也算結束,老朱打發走其他對某人所說‘大明未來’或疑惑或期待的臣子,只剩祖孫兩個,立刻問道:“做出來了?”
朱塬點頭,又補充:“只是上月和祖上說的,模型,距離實用……或許,接下來三年計劃不遺餘力投入,三年後,應該有所突破。”
老朱回憶著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描繪過的蒸汽時代種種,還有經常翻閱的那本圖冊,有些迫不及待:“先拿來給俺看看。”
“祖上,再等幾天吧,”朱塬笑著勸阻:“只是拿來模型,您看了和看那圖冊不會有太大區別,我想要的是一次綜合性的演示,這要好好準備一下。”
朱塬這麼說,老朱便耐起性子:“那就等下月初二。”
於是又轉了話題:“孫守真他每昨日來,說了你提那……解剖思路,俺覺不錯。你每不需顧慮,大膽了做。還有,那實驗室改造,俺也準了。就是,戴三春和俺講了那青黴素提取,真是任地艱難麼?”
“祖上,主要是我不瞭解,因此比蒸汽機難多了,”朱塬道:“蒸汽機的道理我知道,結構也簡單,再加咱們有諸多能工巧匠,才能短時間做出樣品。這青黴素,它涉及醫學、生物、物理、化學等很多方面,沒有捷徑,只能慢慢來。”
慢慢來……
慢不得啊。
想到《天書》,老朱內心念叨一句,表面還是隻能沉下心思,點點頭,說道:“這些俺也不懂,只能允諾你每,無論需要什麼,隨時和俺說即可。”
朱塬連忙感謝一番,又做出保證。
等老朱離開,朱塬依舊留下,跟著進來的是宋廉。
要商討《大明月刊》事宜。
說起來,因為那篇《送東陽馬生序》,宋廉在幾百年後的名氣挺高,但,相較‘浙東四先生’裡的其他幾個,當下,正式官職只是正四品起居注的宋廉,其實是四先生裡面混的最差的一個。
另外三個,哪怕是早逝的葉琛,當年被叛軍俘獲殺死時,都已經是正四品的洪都知府,老朱今年即位,還追封了葉琛為南陽郡侯。
】
宋廉混不起來的根本原因,說到底,還是因為老朱的強烈實用主義性格。
宋廉文章寫得好,在老朱看來,用處卻不大。因此只能當個儒學提舉,教教太子讀書,或者如當下般充當充當起居注這個樣子。
這一次,就算負責編撰《大明月刊》,也只是名義上,實際還是要聽從朱塬這個從一品小平章的想法。
宋廉今年已經年近六十,朱塬就覺得吧,若對方曾經也能急流勇退,或許還能有個好結果,而不是被老朱近乎流放地打發去蜀中,鬱憤而死。
嗯。
這些都是末節。
既然人到了自己這裡,朱塬的思路就一個,用!
曾經作為一個老闆,用人可是很關鍵的。
其他不管。
你能幹活,還能把活幹好,你就是好員工。
兩人依舊在會議桌旁坐下,簡單寒暄,朱塬就開始稽核已經基本確定的一篇篇文章。
第一期的《大明月刊》,按照雜誌設定,本該是洪武元年十月發生的種種,但,因為是第一期,需要涉及內容又多,因此會涵蓋整個洪武元年乃至更早的各種大事件。
而且,接下來幾期也都會如此,算是某種總結。
再說具體內容。
開篇,當然是老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