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完緊急將火器司遷往城外的事情,朱塬暫時也沒有再返回摻和的念頭,太嚇人了。繼續留在宮中和老朱說起另外一件事,關於那批硝石礦,他的意見是,第一批就不要運來金陵了,而是送去福建和廣州,當肥料。
說起這個,還要提起之前的鳥糞島。
事情一直在推進,已經有更多的鳥糞島被發現,營海司也抽調了人手開始研究如何人為地聚攏鳥群製造鳥糞島。
最初發現的那座鳥糞島,朱塬開始給的命令,是讓營海司把鳥糞運來金陵,不過,很快改變了主意,轉運去了福建和廣東。
主要是,金陵這邊,時節不對,現在運過來,要等明年開春才能用得上。
相比金陵,福建和廣東那邊,這年代已經有三季稻出現,恰好第三季稻穀就是這段時間開始播種,預計明年二三月收穫,朱塬給兩地營海分司的胡惟庸和吳良寫了信,讓兩人親自負責,挑選田地,實驗鳥糞效果。
這又有一個問題,鳥糞,主要是氮肥和磷肥。
還缺一個鉀肥。
恰好,來州發現的硝石礦,就是硝酸鉀,這其實是一種複合肥,不僅提供鉀元素,還有氮元素。
朱塬沒想過立刻廣泛使用,沒那麼多硝石礦。但,小規模試驗一下鉀肥的效果,用事實向老朱證實自己提過的理論,還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給胡、吳兩人的信中,朱塬還特意提及,要選貧瘠土地進行試驗,並且做好對比安排。
北伐已經結束,短期內的戰略目標只剩一個蜀地,這也使得軍方暫時對火藥的需求不是那麼大。
朱塬提出用硝酸鉀當鉀肥進行試驗,老朱當即答應下來,他同樣想看一看所謂的‘氮磷鉀’三元素的效果。
事情談完,又一起吃過午飯,朱塬還是沒離開皇城,而是轉去自己在皇城內的公廨,召集戶部相應官員,商討貨幣鑄造和發行的事情。
關於‘大明中央銀行’的名字,午飯時還和老朱討論。
封建時代的貨幣鑄造和發行,一般都是戶部管理,具體的鑄造,唐宋時叫‘錢監’,元朝推行紙幣,錢監廢弛,到了當下,改稱為‘寶源局’。
討論一番,之前的‘寶源局’,還有祖孫兩個琢磨出的‘鑄幣局’或者‘貨幣司’,聽著都不夠大氣。
最後商定,乾脆就叫‘大明中央銀行’,至於品秩,再確定一個正三品,與戶部等同,統管貨幣的鑄造和發行,直屬中書。
老朱覺得這名字不錯。
朱塬順帶又闡述了一下‘銀行’相關理念,還提出,時機合適,還可以成立負責具體金融運作的四大銀行:大明農業銀行、大明工業銀行、大明商業銀行、大明建業銀行。
曾經四大行的名字,作為一個商人,朱塬當然一清二楚。
這次……
嗯。
還是為了齊整!
而且,根據名字,將來相應的職能也就有了,分別針對農業、工業、商業和基……唔,該是建業。
老朱更看重的,則是這所謂的‘銀行’可以對國家經濟起到的調節和監管作用。
重點是‘監管’。
至於曾經出現過的‘錢莊’,算了,這名字或許容易理解,但聽著就土氣!
再就是,規矩也要提前定下。
銀行業務,無論現在,還是將來,都只能國有,不許私人涉足。
金融有多麼賺錢,朱塬當然清楚。但,朱塬也從來不覺得,曾經的國家經濟金融化就比工業化更高一級,恰恰相反,這明顯是一種退步。
不過吧,因為種種原因,掌握話語權的人將金融化塑造的很美好,以至於,給人一種金融化比工業化更優越的錯覺。
為什麼我發達?
因為我金融業佔比高啊!
你們為什麼落後,反思一下,趕緊的,產業升級,去工業化,第三產業,金融,搞起來!
真信了,就等著完球吧。
就像,記得曾經一位超級富豪講的一個寓言性小故事:一群金融家墜機到了一座荒島,然而,只有很少幾個人從事生產,採摘或狩獵,其他人習慣性圍繞少得可憐的生產成果開始倒買倒賣,還搞出一堆高階的期權期貨,結果,他們都餓死了。
說起這個,除了實體產業的重要性,朱塬還從中看到了……一條毒計。
如果金融國和工業國發生了衝突,工業國有那個膽量的話,可以把金融國切開,圈在一個‘荒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