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殘荷聽雨聲。
有風吹來,下意識要攏起手,想想周圍,還是算了,形象還是要保持一下,於是跨步進門。
身後一群連忙跟上。
朱塬走近,兩邊基本不怎麼認識的男女僕婢紛紛施禮。
朱塬也知道,大門這是難得開一次,以後,那怕是他這個主人,大部分時候都會走各處的角門,今天特別,才會如此。
這也是規矩。
進了門,眼看著遠遠隔了足有一片足球場寬度的前廳,朱塬立刻又不想走了。
還好旁邊已經備好了肩輿。
坐上去,前呼後擁,卻沒心思打量周圍,蒙上皮裘,再次眯起了眼睛。
其實在圖紙上已經看過很多次,這座大宅格局基本都是朱塬在明州遙控定下的。
本來的一座島,經過稍微的填湖擴張後,大概呈現一個直徑120丈的不規則圓形,圓中央,是方形佈局的大宅,長寬都是很巧的88丈,接近300米,佔地總面積則是130畝。
內裡是朱塬見多之後比較偏向的江南院落緊湊佈局。
東西向五重跨院,中間最寬,兩側稍窄。
南北向,中間也是五重院子,兩側按比例大致是七重院落,並不是標準對稱,東邊最初朱塬落腳的那座宅子,有一片很大的花園,除了外牆,內裡格局基本沒動。
反正,這一次,整座宅子大大小小總計有392間房,肯定不會再出現定海時的擁擠狀況。
又一次睜開眼,已經到了日常起居的內院。
這是第四重院落。
再裡還有一重女卷的住處,將來如果有了孩子,也是住後面。
最後面還有一排依牆而建的照房,住人或儲物,照房西北角,還是風水上的標準方位,是一座後門。
門外是一座小碼頭,乘船可到後湖北岸的後湖醫學院和金陵大學等處,朱塬還知道,早前寫意、留白、青娘相關的家人,還有最近從明州一起來到金陵的大批工匠,主要都被安排在了後湖北岸的紅山或幕府山附近。
因此以後肯定是常去的地方。
不過,朱塬並沒有填湖通路或者建造橋樑的打算。
坐船挺好。
早前老朱不是沒有和朱塬提起過,要不要換個地方蓋宅子,比如城中。
朱塬選擇了拒絕。
還是比較喜歡與人保持些距離。
再說眼前的內院,不算耳房,正屋面闊就有七間,進深兩間,這些也是朱塬之前聽說言官因此非議的一點。
無論是從前廳到後院的一系列七間規格廳堂,還是總體百畝級別的大宅,這個年代,其實都是公侯的規制。所謂‘天子宅千畝,諸侯宅百畝,大夫以下里舍九畝’。不過,因為是老朱特批,而且,大明初立,各方面制度都還沒有明確,言官也就只能唸叨一下。
來到內院,朱塬在一群鶯鶯燕燕的細心服侍下,吃過飯,又沐浴一番,還不到八點鐘便早早睡下。
累。
而且吧,明天即使不用上朝,不用參加各種典儀,還是有很多事情要做。
根本就閒不下來。
再者,還有後天,那是老朱生日,也肯定不能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