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陛下親自下令,為了治療雀矇眼。
就是後來的夜盲症。
這是當下年代非常普遍的一種疾病,原因也很簡單,肉食攝入太少,缺乏維生素a。
當然,維生素這種東西,這時是沒人知道的,不過,一些治療雀矇眼的相關中醫藥方,普遍都會用到動物肝臟,豬肝、雞肝、魚肝皆有,也可見這種病症並不是甚麼疑難。
只是這年代大部分人吃不起而已。
畢竟一種營養是需要長期補充的,底層百姓即使偶爾吃一兩次肉食,也改變不了長期的身體狀況。
相比其他動物肝臟,後世也是煉製魚肝油丸原材料之一的大黃魚肝,效果要好很多,相應的食療推廣一月不到,軍中夜盲現象就得到了普遍的改善。
六萬精兵,兩萬民夫,還有五萬坐騎,外加足夠支援全軍一月的輜重,乘坐1100餘大小船隻,在夜色中,浩浩蕩蕩,奔向北方。
準確說,分成了兩隊。
主力的方向是直沽港口。
另外還有海軍都督府參議章存道率領5000精兵正北而行,計劃突襲榆關內的撫寧城,並進一步拿下榆關,既堵住至正帝可能北逃的最東端這座隘口,也要阻遏遼東可能的勤王元兵。
明眼人都能發現,這份差事,做好了,功勞不大,搞砸了,灰頭土臉,除非可能性極小地真遇上至正帝往榆關逃來,否則,標準的費力難討好。
因此才會落到軍中缺少依仗的章存道身上。
浙東一系普遍是文官,就像章存道的父親章溢為代表的‘浙東四先生’,武將……就少了很多。老朱倒是想要扶植章存道所代表的浙東一系在海軍紮根,奈何章溢自己不給皇帝陛下面子,當初堅持將浙東鄉兵解散了大半。
坐鎮汴梁的老朱雖然也急,但同時也很穩。
主要是糧餉充足。
不說中西兩線糧道,只是海運,過去幾個月,就為大軍提供了足夠支撐半年的口糧,而且還在持續輸送,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這段時間按部就班地遙控處理朝政的同時,老朱順便還親自理了理剛剛拿下的山東河南兩地,調整駐軍,分派官員,還有對剛剛經歷兵禍的百姓進行賑濟,鼓勵恢復生產等等。
根據諸臣的建議,考慮汴梁的政治意義,老朱還在河南設立了中書分省,命中書參政楊憲署理省事。又設立正二品的河南都指揮使司,任命義子何文輝為都指揮使,計劃將來讓其鎮守河南,統管地方各衛軍鎮。
老朱第二天就接到來州大軍終於出發的飛鴿傳書,立刻開始部署,通知秘密進駐滄州的大將軍徐達,只要接到常遇春部在直沽登岸的訊息,不必在通報,立刻兵發大都。
徐達是在七月廿五的下午收到了飛鴿傳信。
常遇春部在前一天的傍晚,順利在直沽登岸,第一批騎軍已經連夜出發,奔向北方各個隘口。
徐達沒有猶豫,同樣是當天傍晚,命令大軍開拔。
由測繪司和拱衛司兩方作為嚮導,第一批騎軍,同樣是一萬五千人,繞過對峙的元丞相也速,經過提前探查好的陸路,直奔四百里外的大都。
隨後是第二批騎行步軍。
以及,七月廿六上午的第三批徒行步軍。
這些都是提前規劃好的。
賭的成分很大。
突襲大軍順利在直沽登岸,這算完成了第一階段軍事目標,再然後,常遇春部能否在兩天之內順利‘關門’,沒人敢給十成的保障,畢竟,萬一沿途各個城寨突然冒出一股為了元室不惜生死的悍兵,即使只阻擋常遇春部半天時間,也可能造成很大變數。
歷史上類似的典型很多。
安史之亂,張巡死守睢陽,不惜以人肉為食阻擋了叛軍長達十月時間,卻也讓兵亂之初手足無措的唐朝緩過了一口大氣。
這一次,不需要十個月,可能只是晚了幾個時辰,導致至正帝父子出逃,明軍最初定下的首要戰略目標,就等於失敗。之後再拿下大都,相對意義也就沒那麼大。
而現實是,常遇春的進軍,一路順利到不能再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