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望遠鏡轉向古北口關隘方向,塗宵一邊觀察周邊,一邊吩咐旁邊兩人找紙筆過來,他要趁機把附近的地形都畫下來。
……
金陵。
朱塬書信再次送到時,老朱正在發脾氣。
還是那讓他不省心的蘇州衛指揮使吳良。
地方按察再次彈劾吳良,這次是插手一樁兄弟分家反目引發命桉的事情,吳良認為蘇州府處置不公,為其中一方鳴不平。
都甚麼破事?
這吳良,就不能讓自己省心一些!
若不是當下北伐為要,老朱真想把吳良召來金陵,當場訓斥一頓。
斟酌一番,老朱召喚侍臣過來,讓人把這份彈劾奏章原封不動地送去給吳良,算是提醒。若這位大將再不聽勸戒,等北方事了,老朱就打算把他的位置調一調。
楊璟已經打到了廣西靖江。
那西南蠻夷之地,倒是還缺少個鎮守大將。
這麼想著,本來心情就不好,收到朱塬的信,先聽到聞造說那孩子不肯回來,心情就更不好了。
不過,耐心讀完了信,斟酌一番,老朱也就打消了強行讓朱塬返回的念頭。
老朱覺得朱塬說的有道理。
那孩子,待在明州,或者才更能施展。
朱塬還在信中替李善長說好話,表示左相足可信任,這是老朱沒料到的。
又欣慰。
這份心胸呵。
至於把劉基調回,信中雖然沒有太明確,老朱也領悟了某人的意圖,卻只是笑罵一句。
有些心動。
不過,權衡一番,老朱到底還是打消了念頭。
那孩子性格太油滑,老朱可沒打算受這份影響。
既然當初一番長談之後,確定了某些大方略,老朱可不想推行的第一人就半途而廢。
那劉基……到底也是對他打下這江山有大功,就讓他安心頤養罷,也算第一個善始善終。
至於金陵,左相……確實也不需太擔憂。
只是,既然那孩子不願回來,金陵這邊,自己離開之前,還是要仔細措置一番。
隨後是朱塬關於大都之戰的建議。
老朱這些日子也一直在思考,還參考了《天書》,但終究帶著一些當局者迷。
朱塬這個旁觀者,對很多事情的看法,比老朱要清晰透徹。
比如擴廓帖木兒,朱塬判定王保保沒有拉攏價值,但,拿下河南之後,老朱立刻就又嘗試了讓徐達與擴廓聯絡。
擴廓也給出了回應。
收到徐達信後,擴廓這一次沒有再扣下使者,還回贈了禮物,老朱因此覺得,王保保或許還可以招攬一下。
朱塬算是戳破了老朱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