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知道,盧小閒為何對黠戛斯如此感興趣,主動與黠戛斯使者套近乎,這似乎不是他的性格。
姚崇幾次想打斷盧小閒,但他見李隆基不動聲色,便忍住了。
晚宴結束了,姚崇忍不住埋怨道:“定國公,你今日不會是喝醉了吧,怎麼說了那許多不該說的話?”
“不該說的話?”盧小閒似乎還延續著之前的興奮,他看向李隆基道,“陛下的御書房有地圖,臣給你說說去。”
“是關於邊境之事嗎?”李隆基一聽便來了興趣。
“正是!”
“那好,走,去說說!”李隆基迫不急待拉著盧小閒便走。
看著李隆基與盧小閒的身影,姚崇搖搖頭跟了去。
御書房的牆上,高力士早已安排人掛上了大幅的大唐疆域圖。
李隆基與姚崇二人聽盧小閒滔滔不絕講了半個時辰。
“陛下,我的想法說完了!”盧小閒意猶未盡道。
李隆基與姚崇的目光還都在地圖之上,沒有答話。
盧小閒知道他們還得要消化一會,只好耐心地等待。
良久,李隆基終於先說話了:“契丹人在東、黠戛斯在北、突騎施在西側、大唐在南側,四個方向同時限制突厥人發展,這個主意不錯。難怪你會對黠戛斯如此感興趣呢,原來意圖在這呢!”
盧小閒稍許遺憾道:“這本是最好的滅了突厥默咄的最佳機會,可老姚要專心治理內政,不宜進行大規模征戰,只能退而求其次,限制他的發展了。”
姚崇介面道:“對付突厥人這個主意不錯,我沒有什麼意見,可有一點我不明白,為何還要花那麼大的工夫經營西域?大唐在西域有安西都護府,焉耆、龜茲、疏勒、碎葉四鎮在我們手上,西域各國對大唐也是臣服的,為何還要專門派人管理西域四處征戰呢?”
盧小閒嘆了口氣道:“因為我們得提前做好準備,對付大唐最大的敵人。”
“大唐最大的敵人不是突厥嗎?”姚崇問道。
盧小閒搖搖頭:“若突厥是最大的敵人,就算你老姚反對,我也會利用這次機會將他們一舉滅掉。我之所以同意先不對突厥動手,等到國強民富時再說,就是因為只要我們想做,隨時都可以發兵滅了突厥。可我說的這個敵人卻不一樣,他隨時都可以來攻打大唐,而我們卻無能為力,就算舉大唐全國之力,也無法消滅他。”
姚崇聽罷大吃一驚:“大唐還有這樣的敵人?”
李隆基心有所動,在一旁猜測道:“小閒,你說的莫非是吐蕃?”
“正是!在平原上,吐蕃不怎麼樣,面對唐軍和突厥都沒有優勢。吐蕃的優勢更多體現在地利上,別人沒法深入高原腹地攻打他。 吐蕃佔據了高原優勢,對外始終處於戰略攻勢,即使失利只要往本土收縮,別人也無可奈何。進可攻,退可守。大唐可以逮誰滅誰,但是唯獨對吐蕃毫無辦法。即使能夠突破吐蕃的外圍防線,但是卻無法滅掉這個心頭之患。所以,我們針對吐蕃若不提前做好準備,那就只有處處捱打的份了。”
“可是,吐蕃一向對大唐頗為友好,再說了金城公主才下嫁到吐蕃,他們怎麼會與大唐為敵呢?”姚崇還是有些不信。
“吐蕃這些年對大唐頗為友好,那是因為他們的政權處在不穩定當中,顧不上入侵大唐。指望和親公主阻止吐蕃的入侵,那怎麼可能?大唐以前也與吐蕃和親過,可最後兩國還不狠狠打了一仗?”
姚崇不說話了。
“吐蕃與大唐的邊境主要在劍南道與隴右道,在這些地方大唐的防禦,無論從兵力還是兵員質量上,都不懼吐蕃入侵。唯獨西域這一塊對我們來說是個軟肋,若不提前做好準備,必會被吐蕃所乘。”
李隆基點點頭道:“小閒說的對,我們是得提前做好準備。”
盧小閒沉吟片刻道:“若僅僅是吐蕃入侵,我們防守也就罷了,臣最擔心是……”
“擔心什麼?”李隆基追問道。
“不說也罷,但願不會發生!”盧小閒搖頭道。
“小閒,你說吧!”
“臣擔心的是吐蕃與突厥聯手對付大唐,那西域則危矣!”
“吐蕃與突厥聯手,怎麼會呢?”姚崇驚叫道。
“怎麼會?老姚若你是吐蕃的贊普或突厥的可汗,你難道想不到聯手,他們一旦聯手,從兩個方向同時對大唐發難,對大唐來說豈不是災難?”
沉默良久,姚崇點頭道:“定國公,你分析的有道理。說吧,需要我們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