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武?你們倆個?”盧小閒被阿史那獻搞迷糊了,他好奇地問道,“阿史那大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很簡單!他贏了,我不再反對他與雪蓮交往。若輸了,就必須離雪蓮遠遠的!”
“阿史那大哥,你這又何苦呢?”
吉溫突然在一旁問道:“康祿,你的家世也不簡單吧?”
康祿苦笑道:“我乃突騎施可汗送往大唐的質子。”
吉溫聽罷,恍然大悟,點點頭不再說話。
盧小閒當然也知道突騎施是怎麼回事。
突騎施汗國的第一任可汗叫烏質勒,是康祿的祖父。
當年,郭振出使突騎施汗國,與烏質勒與商談時,烏質勒受風寒病死。他兒子娑葛要殺郭振為父親報仇,郭振親自弔孝,獲得了娑葛的理解。
神龍二年,李顯命娑葛襲封嗢鹿州都督、懷德王。
烏質勒有一部將忠節對娑葛不服,與娑葛互相攻擊。忠節以重金賄賂宗楚客,宗楚客便發甘、涼以西兵征討娑葛。
娑葛與弟弟遮努領軍二萬,迎戰唐軍,生擒忠節,大敗唐軍,並攻克安西都護府駐地龜茲。
戰勝大唐後,娑葛寫信向郭振表明心跡,郭振將娑葛的信承奏朝廷。李顯赦免娑葛,娑葛於是歸降大唐,被封為為欽化可汗。
康祿便是欽化可汗娑葛之子。”
盧小閒笑著問阿史那獻:“阿史那將軍,拋開家族之間的仇恨,單論康祿這個人,你對他可有偏見?”
阿史那獻看了一眼康祿,搖頭道:“我對他並無偏見!”
“這就對了!”盧小閒眨巴著眼道,“若我沒猜錯,阿史那將軍之所以不同意雪蓮姑娘與康祿交往,還是源於兩個家族的之間的恩怨。”
阿史那獻沒有言語,算是預設了。
當年,大唐與西突厥的戰事以西突厥的滅亡而告終,太宗皇帝任命阿史那將軍的祖父阿史那彌射為昆陵都護,統轄五咄陸部,賜爵名興昔亡可汗,康祿所在的突騎施部族正是五大啜之一。康祿的祖父突騎施首領烏質勒,是阿史那斛瑟羅的莫賀達幹,莫賀達幹相當於大唐的宰相。
阿史那斛瑟羅返封后,還是按照以前突厥的方式進行管理,偏袒本姓保護貴族的地位,引起了其他異姓諸部的不滿。烏質勒能撫士,有威信,胡人順附。因此突騎施迅速崛起,置二十都督,各督兵七千,以楚河流域之碎葉城為大牙,伊犁河流域之弓月城為小牙。
長安三年,烏質勒公然起兵反抗阿史那斛瑟羅,戰事蔓延,結果阿史那斛瑟羅大敗,所轄封疆大部分為烏質勒所並。阿史那斛瑟羅去世後,朝廷冊封阿史那獻的父親阿史那元慶為左玉鈐衛將軍、昆陵都護、興昔亡可汗,統轄咄陸五部。
神龍二年,烏質勒的長子,也就是康祿的父親娑葛,繼立為突騎施首領。阿史那元慶與娑葛二人依舊對立,郭振則力主招撫突騎施,阿史那元慶只得返回長安。
說起來,他們兩個家族之間的恩怨,前後延續三代人。後來,阿史那元慶被酷吏來俊臣誣殺,阿史那獻也被流放崖州。
神龍元年,阿史那獻雖然從流放地被召回了長安,但阿史那家族早已不復昔日的輝煌。相反,唐朝冊拜娑葛為突騎施十四姓賀臘毗伽可汗,承認了新興的突騎施汗國,並與之結盟,共伐突厥汗國。一邊是由輝煌到日漸沒落,一邊是後來居上欣欣向榮,這種反差怎能讓阿史那獻對突騎施有好感?康祿作為娑葛送住長安的質子,自然不會得到阿史那獻的青睞,他與雪蓮姑娘的相愛,當然要遭到反對。
盧小閒不解地問道:“就算你不待見康大哥,可與你們二人比武有何關係?”
阿史那雪蓮噘著嘴道:“四年前,康祿向兄長求婚,兄長反對我與康祿交往,又不向康祿說明原因,只給康祿出了個難題,就是比武。兄長言明,若康祿能勝他,他便應允我嫁於康祿。”
“結果呢?”盧小閒好奇的問。
“康祿的武功不弱,可兄長這些年也是勤加習練,二人旗鼓相當。他們每年都要比試一場,每次總以平手收場,這已是第四年了,明日便是他們約定比武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