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閒在錦囊中說的很清楚,汝羅城正在追兵方向南道不可走,安東都護裴玄圭控制國內城中道不可走,遼東城也在都督高仇順的掌握之中北道也不可走,只有天門嶺才是最佳路線。
果然,前來追擊的李楷固部剛到大陵河東岸就撲了個空,幾經周折才發現祚榮的去向。
李楷固馬不停蹄、窮追五日,終於在延津城趕上了逃難中的祚榮族眾,並迅速擊潰了祚榮部留以墊後的小隊人馬。
當聞追兵將至,祚榮屬部族人一片驚恐,婦孺老弱抱頭痛哭。
祚榮見此情景已無法迴旋,急與部下安排先將家眷護送至延津城暫避。自己率所有男丁備馬利刃,誓與追兵拼死一搏。
關鍵時刻,盧小閒的第二個錦囊,又被秦火送到了祚榮面前。
祚榮趁李楷固大軍尚未到達,選定延津城周邊地勢迅速作好了戰鬥佈置,他令戰士們伐木為籬依山城南坡有利地形布成扇形陣以待敵軍,又點兩千人馬於城南沙河東岸丘陵密林中設伏,自身親率三百騎濱沙河橫阻其道,作正面軍以迎李楷固。
一切安排就緒、時至午後,西南一面煙塵四起幡鑠如林,李楷固的討伐大軍蜂擁而至。
李楷固向來以勇悍著稱,他聽說祚榮親自迎戰就在沙河對岸,心懷累次撲空之恨的他早已急不可待,遂急命全軍涉沙河,欲殲滅所有逃敵、生擒祚榮。
大周軍隊步步逼近,祚榮卻立馬巍然不動,旗下三百將士見統帥鎮定自若也信心倍增、畏懼頓消。
當李楷固部已渡河既在眼前時,祚榮揮刀前指下另接戰,率領眾騎衝向敵軍。
大周軍隊本以為又可痛快屠殺一翻,並未想到逃跑中的“獵物”也敢反抗,而且反抗的極為兇悍,粹不及防,著實捱了祚榮這迎頭一棒。
所有人都以為粟末靺鞨是軟柿子,孰不知在營州這些年,青壯族人在祚榮的訓練之下,已成為虎狼之師。就算遇到突厥精銳騎兵,他們也不落下風。
在後壓陣的李楷固見前鋒被殺的東倒西歪,不由得暴跳如雷,急另中軍騎兵全線衝殺必取祚榮首級不可。
祚榮見誘敵追擊的計策已經奏效,便不斂戰,即命部下全體撤退仰作潰敗之狀,李楷固見此情形啟肯放過,立即催馬隨後追趕,直至延津城山下。
延津城周山半環,雖不高,卻成馬蹄狀,為有東南平坦,地隨坡高、道路漸陡,騎兵一旦衝到這裡便會因地形制約速度自然減緩,左右顛簸型不成陣。
祚榮騎兵上坡後便迅速分成小隊退入木籬背後,當李楷固的大隊騎兵衝到山前時,其先頭部隊因山坡崎嶇一時前進受阻,而後隊人馬又因賓士過快擁作一團,人叫馬嘶號令根本無法傳達。
此時被祚榮預先佈於木籬後面的靺鞨射手皆搭箭在弦,聞號令瞬間齊發、矢如雨下,坡下的大周騎兵哪經的起這一打擊,頓時陣腳大亂。
祚榮見戰機已到,立即駁馬回身大二次率軍殺入敵陣。
靺鞨將士們皆深知背後就是妻兒老小,而敵人即在眼前,斷無後路可退,於是無不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勇猛異常。
在祚榮的率領下,守衛延津城的全部靺鞨將士均投入戰鬥,他們居高臨下依地形之利重創大周軍隊。
李楷固見戰況不利忙又投兩翼騎兵出陣,並急催後軍步兵迅速渡過沙河以為增援,但另李楷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這一招卻正中祚榮計策的下懷。
正當唐軍步兵半渡之時,預先藏在河東岸山林中的伏兵,依祚榮之計突然從林中衝出,直撲正在渡河的唐軍步兵,一時間周兵溺死水中者、棄甲逃遁者不計其數。
李楷固本率前軍交戰正緊,卻忽聞身後殺聲四起,忙催馬回巡,竟得知後軍遭襲業已潰散,大驚失色中方如夢初醒知自己是中了祚榮的埋伏。
兩千伏兵很快殺到,祚榮知計劃已成,便更加沉著,指揮部屬前後夾擊以利全殲敵軍,奪取最後的勝利。
數時之後,大周軍隊業已力不能支,死傷太半。戰至黃昏,周軍全陣崩潰,將領們如未戰死者及作鳥獸散,而剩餘兵卒則四下奔命抱頭鼠竄。
主帥李楷固見此情景,即知大勢已去,只得卷旗換馬,幸得天黑隱蔽,為百餘親卒掩護向西突圍,逃之夭夭。
待其數日之後回到營州時已是“僅以身還”了。
至此、天門嶺顏津城一戰,最終以大周軍隊的徹底失敗與祚榮所部靺鞨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天門嶺之戰祚榮部一舉擊潰追兵,李楷固幾乎全軍覆沒,所攜帶的糧草輜重無法撤回,很快成為祚榮部的戰利品。有了這些物資的支援,祚榮部得以按原計劃繼續踏上東歸之路。
祚榮部自東歸以來經歷天門嶺之戰與寒冬遠涉的考驗,終於在東牟城立足,並很快在當地靺鞨各部中樹立起威望,站穩了腳跟。
此時,盧小閒的第三個錦囊擺在了祚榮的面前。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