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添水!”李裹兒將茶杯狠狠的往桌上一摜,“快點!”
李裹兒已經記不得自己喝了多少杯茶了,她跟盧小閒耗上了。哼,想躲著我,沒那麼簡單。
張猛在一旁苦著臉,心中不由暗自埋怨:小閒呀小閒,你早不出去晚不出去,偏偏在這個姑奶奶來的時候出去,這不是為難我嗎?
為李裹兒續上水後,張猛只得苦兮兮的伺候在一邊。他向來不善於和女人打交道,更何況還是個郡主,一個難纏的郡主。
李裹兒瞪著張猛,大聲嚷嚷道:“你實話告訴我,他躲哪去了?”
“郡主,我說了多少遍了,他真的出門了!”張猛覺得自己耳朵都被磨出繭子了,他無奈的攤攤手,“您要不信,可以在府裡搜嘛!”
“我才不搜呢!”李裹兒撅著嘴道,“那麼大的地方,他隨便找個地方一躲,我哪找的見!”
說到這裡,李裹兒頓了頓,突然放低了聲音:“你府上的茅廁在哪裡?”
敢情李裹兒喝茶喝的太多,現在有些內急。
張猛覺得好笑,但還是忍住了,趕忙道:“哦,郡主,我帶你去!”
見張猛似笑非笑的模樣,李裹兒心中不由來氣:“不去了,我要走了!”
聽李裹兒要走,張猛終於鬆了口氣。
李裹兒惡狠狠道:“你告訴盧小閒,他一回來就去找我,要再躲著我,我跟他沒完!”
張猛忙不迭點頭:“郡主,我記住了,他一回來就讓他去找您!”
李裹兒哼了一聲,揚長而去了。
……
李裹兒還真的是冤枉盧小閒了,盧小閒並不是有意躲著她,而是去見了一位客人。
此刻,里仁坊一個偏僻小院前,盧小閒正在打量著破舊的院門。心裡不由納悶,這裡難道真的是盧懷慎的住所。
里仁坊是洛陽城東南角的一個坊,其北為永通坊,兩坊之間為永通街,街之東口即永通門,為洛陽外郭城三個東門中最南邊的門。
這裡算是洛陽城是比較偏僻的地方了,住在這裡的大多是平民百姓,家境都不太好。可盧懷慎不一樣,他是正六品的吏部員外郎。
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吏部員外郎可謂是一個大大的肥差。
瞅著眼前破敗的院落,盧小閒心中不由有些打鼓:難道自己走錯了地方?
向盧小逸要過請柬,仔細再三檢視。
沒錯,的確是這裡。
盧小閒不清楚盧懷慎為何會突然請他過府,但他猜測肯定與盧氏家族有關。盧懷慎與盧小閒的父輩同出於范陽盧氏,算起來他們還是親戚。
范陽盧氏源於姜姓,是齊太公姜尚之後,齊國後裔,因受封盧邑之後獲封盧姓。齊國公卿高傒為盧姓始祖,其後人因封地盧邑而受姓盧氏。秦代有五經博士盧敖,其子孫後來遷至涿水之上,遂為范陽涿人。
范陽盧氏家族世居范陽郡涿縣,涿縣原為燕國之涿邑,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富冠海內”的天下名都之一。秦朝設定的上谷郡,漢朝又置燕國、涿郡,這裡一馬平川,良田沃野,是有名的膏腴之地。
真正令盧氏播譽天下,還是始於東漢的盧植,他被尊為盧氏的中興始祖和范陽盧氏始祖。
盧植是華歆、管寧的師弟,後來收過劉備、公孫瓚等三個弟子,其中兩個弟子都曾爭霸天下,特別是劉備,一介布衣,白手起家,投軍跟著盧植開始征討黃巾軍,最後竟能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可見盧植對經國治世之道非常有研究,也具備梟雄之才,連曹操也對他推崇備至。
在東漢末年的混亂當中,盧植作為中流砥柱、儒宗人望,其學問膽識、功勳業績與品德風範,有著廣泛的影響,為世所公認的楷模,因此開創了范陽盧氏“代代出名士”的基業。
在兩晉南北朝的門閥時代,南方大族首推“王謝”,北方則是“崔盧”,范陽盧氏是有名的讀書人家,號稱“北州冠族,天下盛門”。
在北魏時,盧氏女便是隻有皇帝和王爺才能婚娶的物件,到了東魏和北齊,盧氏還是多次與皇族聯姻。
范陽盧氏是一個人才輩出、聲名遠播的宗族,在佛、道、儒三大文化領域皆有驕人成就。如盧欽、盧諶、盧景裕、盧彥卿、盧思道等人,還有“禪宗六祖”之惠能,無一不是出自“范陽盧氏”。僅從三國到唐代,正史記載的盧姓族人就達到八百餘位。其中有宰相、尚書、刺史、太守、郡守等百餘人。
到了唐朝,盧氏雖然已不似前朝那般輝煌,但仍是山東士族中的一流豪族,更位列七姓十家。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