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返回帝都以來,太平公主只見過他兩次。一次是和百官一上進心迎接太子,第二次便是昨日的盟誓。
這兩次雖然都見,但沒怎麼說上話。
中間韋氏到府上來過一次,但也只是家長裡短的寒暄了幾句。
說實話,太平公主很瞅不上自己這位三哥。
俗話說,站得有多高,眼界就有多高。
從小到大,太平公主就沒有離開過武則天,在這樣的在身邊薰陶,太平公主在政治方面的造詣早已深入骨髓。對太平公主來說,政治就是玩具,權力就是春藥。她的座右銘是“千萬不要忘記鬥爭!”
太平公主有這樣的資本,她不但有政治頭腦、更有手段,還有經濟實力,大週一半的勢力都掌握在她手中。許多朝臣都投靠在她門下,透過她的運作和舉薦步步高昇。
讓太平公主沒想到的是,自己如此屈尊,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禮遇。派去東宮的人回來稟報:太子沒有時間,讓她改日再來。
沒有時間?
太平公主覺得有些奇怪。
李顯雖然貴為太子,但朝政之事都把持在母皇手中,他連半點都參不進去,能忙什麼呢?
再派人暗中打探,終於搞明瞭:李顯府上來了兩位貴客,正是張易之與張昌宗兄弟倆。
聽到這個訊息,她感覺受到了莫大的恥辱。
在李顯眼中,堂堂的當朝公主,他的親妹妹,竟然還不如兩個男寵。
她的心中燃燒著熊熊烈火,凡是得罪過她的人,她都不會放過,誰都不行。
片刻後,太平公主又恢復了往日的持重和淡定。
該忍時就得忍,現在還不是翻臉的時候,明天還得繼續遞拜帖。
太平公主的訊息一點也沒錯,李顯的確是在接待張氏兄弟。
武則天對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他們非常寵信,賞賜給他們的金銀珠寶,田宅玉帛用之不盡。憑藉武則天的庇護,張氏一門都身居高位,就連武家人都要稱呼他們為五郎、六郎,而不敢直呼他們的姓名。
以張氏兄弟現在的權勢,完全可以不把李顯這個傀儡太子放在眼裡,但他們還是主動登門拜訪了,這一切都源於盧小閒。
他們可以瞧不起任何人,可以聽不進任何人的話,但卻不能瞧不起盧小閒,更不會不聽盧小閒的話。
這個世界真的很奇妙,在盧小閒出現之前,他們兄弟倆落魄到了極點。盧小閒出現之後,二人的人生軌跡便被徹底改變。
盧小閒不僅是他們的福星,更是他們生命中的貴人。
什麼是貴人,貴人就是在你迷失方向的時候為你指點迷津的人;貴人就是當你急需幫助的時候為你雪中送炭的人;貴人就是在你苦苦等待的時候為你提供機遇的人;貴人就是在你一蹶不振的時候給你鼓舞與激勵的人……
誰都可以欺騙他們,他們堅信,盧小閒絕不會欺騙他們。
誰都可以拋棄他們,他們堅信,盧小閒絕不會拋棄他們。
誰都可以給他們挖坑,他們堅信,盧小閒絕不會挖坑給他們。
這種信任,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並且深入骨髓。
正因為如此,上次盧小閒讓他們勸說武則天,迎復廬陵王返回帝都,他們照做了。
若不是盧小閒替他們仔細分析,他們兄弟倆還被矇在鼓裡呢。
他們兄弟二人是靠祖輩的蔭庇當上了一個小官,後來因為長得身材修長,面板白皙,姿態優美,所以很得武則天的歡心。
武則天當上皇帝是費了大半輩子心血的,在古代綱常倫理如此盛行的年代,可想而知她為了這個皇位付出了多少心血,所以她是絕對不會輕易讓位的。但是她的年紀太大了,所以她必須要在朝中找一個代理人彰顯她的存在。
自古帝王都推崇制衡之術,武則天也不例外。她必須保證在武周的朝堂上沒有一股勢力是可以一家獨大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她這個皇帝的權威性。
之前是有李唐宗室和武氏族人兩邊相互制衡,但隨著李顯的迴歸,李唐宗室勢力將會急速膨脹,為了不打破平衡,武則天必須找第三股勢力來填補。
二張兄弟出身並不高貴,也沒有和朝中任何功臣勳貴有姻親關係,現在的一切都是武則天給的,最適合這種用之即棄的任務。到時候武則天想收就可以收,她真正在意的只是她的權力罷了。
所以這一次,盧小閒讓他們主動登門拜訪李顯,他們依然毫不猶豫的照做了。90看
張氏兄弟主動登門拜訪,完全出乎了李顯的意料,讓他有些受寵若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