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盧小閒騎馬來到房州刺史府大門前的時候,早有幾個刺史府的官員恭候在那裡了。
為首的是房州府司馬張文,他小心翼翼的詢問:“來人可是盧公子嗎?”
盧小閒下馬,也不顧不得客套,拱拱手道:“我是盧小閒!”
“下官房州司馬張文恭迎盧公子!”張司馬恭恭敬敬道,“梁王殿下正等著您呢!裡面請!”
盧小閒點點頭:“勞煩張司馬頭前帶路!”
盧小閒跟著張文等一眾官員進了刺史府。
瞅著眾人的背影消失在大門內,門口原本兩個站的筆直的衙役這才鬆了口氣。
他們二人現在還處於興奮當中,不久前他們居然見到了大周梁王武三思。一個普通衙役能見到如此大人物,總會有幾分興奮。
其中年輕一點的衙役,嘴裡有些喋喋不休:“說也怪了!梁王殿下是堂堂的親王,怎麼就對這麼個文弱書生兒如此厚待?”
另一個年齡大些的衙役,帶著飽經世故的口氣說:“閉嘴!老毛病又犯了。你管是怎麼回事。刺史大人專門交待過,無論看到什麼都要爛在肚裡,不許亂嚼舌頭,你都忘了?”
“刺史的交待,咱都記著吶!這不是咱倆之間的悄悄話嘛!”年輕衙役神秘地說:“我瞅著梁王殿下來房州恐怕不簡單,肯定是針對廬陵王的,這可是天大的事。誰知道是吉是兇,前面那幾個皇子不都……”
年齡大的衙役立刻“噓”了一聲,一臉惶恐道:“我看你小子是活膩歪了!非得給你嘴上貼上封條不可,這是咱們能議論的事嗎?小心隔牆有耳!”
年輕衙役意識到自己失言,吐吐舌頭不再說話。
……
房州歷來是大唐王室流放之地,除了廬陵王李顯外,高宗李治在位時的廢太子李忠曾徙任房州刺史。麟德二年??,廢太子李賢之孫廣武王李承宏也被貶任房州別駕。
上溯到隋朝,隋湯帝楊廣殺太子楊勇,也曾追立楊勇為房陵王。
為何唐王室屢屢看好房州做為流放地?
從長安城放眼看去,會發現房州是秦巴大山中的高原盆地,東、西、北三面無險地,只有南面緊鄰秦巴大山。
房州生存條件優越,是廢貶王室的理想之地,對廢黜的王室是一種優待。房州同時也是王室經略的後方戰略基地,雖與長安有一定距離,但房州古驛道向西和西北的有三條,直通竹山、竹溪、鄖陽,西接長安,鞭力能及。
正因為房州的重要性,房州刺史人選向來為朝廷所重視。
現任房州刺史叫郭敬之,華州鄭縣人,太原郭氏家族後裔。郭敬之起家涪州錄事參軍,曾任過渭州和吉州刺史,三年前轉任房州刺史。他身高八尺二寸,麵皮白淨,方方的臉上,突出兩條濃黑的劍眉和兩綹飄逸的黑髯,二目有神,風度閒雅,望之有神仙之態。
此刻,郭敬之立在武三思面前,表情嚴肅,雙眉緊皺,也不知在想些什麼。
一見盧小閒,武三思趕忙道:“盧公子,你可算來了!”
盧公子笑著應道:“還是殿下神速呀!”
武三思一臉苦笑:“哪是本王神速,陛下專程派使者前來催促,讓本王辦了差速速趕回洛陽不得有誤,本王這也是沒有辦法!”
解釋完之後,武三思指著郭敬之對盧小閒介紹道:“這位是房州刺史郭敬之郭大人!”
郭敬之雖然不清楚武三思緣何對盧小閒如此客氣,但武三思都是如此作派他更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向盧小閒施禮:“下官見過盧公子!”
盧小閒回禮道:“郭刺史客氣了,此次梁王殿下奉旨辦差,還須刺史大人大力協助才是呀!”
“這是下官應該做的!”郭敬之的回答不卑不亢。
武三思接過話來:“臨行前陛下交待過,接廬陵王返京事宜,到了房州後與刺史交接完手續後即趕快回程,本王打算今日就向廬陵王宣旨,明日啟程離開房州,不知刺史大人意下如何?”
“殿下急於返程的心情下官理解,只是下官覺得如此甚為不妥……”郭敬之慾言又止,下面的話沒有說出來。
見郭敬之直截了當提出反對意見,武三思不由皺起了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