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的時候,盧小閒同樣也吃到了苦頭,但很快他就找到了解決辦法:放鬆意念,按照《天罡訣》的口訣透過冥想進行調整,高原反應便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這一發現讓盧小閒欣喜若狂。
《天罡訣》真是個好東西,勤加練習不僅可以減少睡眠讓人精力充沛,可以增強記憶力,還可以增強武功和體力。現在又多了一個功能,可以抵禦和化解高原反應帶來的威脅。
說起來,這還得感謝缺德鬼,若不是當年他讓盧小閒習練了《天罡訣》,估計此刻他也與那些羽林士兵一樣生不如生了。
盧小閒可以透過習練《天罡訣》來抵禦高原反應,可羽林士兵就沒這麼幸運了。他們一個個被折磨的死去活來,行進途中舉步維艱,苦不堪言。尤其是郭振,面容腫脹、嘴唇青紫,正是所有人都有的冷瘴病徵。
不管吐蕃人還是大唐人,都將高原反應稱為“冷瘴”。由於不明病因,誤以為是吸入了有毒的寒氣,故冠以此名。
盧小閒當然沒有閒功夫給他們進行科普,講解所謂的“冷瘴”就是高原反應,他的注意力全部在那些吐蕃人的身上。
他發現,包括乞力徐在內的吐蕃人卻根本不受影響,甚至仇恨水父子倆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這說明,只要長期生活在高原上,就會習慣這種環境。
盧小閒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當年薛仁貴的大非川之戰,還有劉審禮的青海湖之戰,大唐軍隊幾乎都是完敗。而在其他地方,例如西域,雙方進行的是頻繁的拉鋸戰,互有勝負。
這樣的結果,莫非和高原反應有也有關係?
盧小閒越想越覺得有道理,那兩次慘敗大唐軍隊都是在高原作戰,而且士兵全來自中原地區,大兵壓境根本沒有適應高原環境的足夠時間,所以戰鬥力被高原反應削弱了。相反,吐蕃軍隊卻可以縱橫馳騁於高原之上。此消彼漲之下,唐軍的失敗也在情理當中了。
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盧小閒心中暗自慶幸,多虧王孝傑沒有急於主動與欽陵決戰,若真是那樣,恐怕此戰也是凶多吉少。
盧小閒下意識的看了一眼乞力徐和那些護送他們的吐蕃騎兵,欽佩之情在心中油然而後。他來自後世,當然知道生活在高原上意味著什麼。
一個人在平均海拔三四千米的青藏高原上有什麼反應,缺氧沒錯,但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因為一個人在青藏高原的平均生命只有平原的三分之二。
這片土地上無霜期是很短,大部分高寒的地方都是牧區,水草豐富的地方少之又少,僅能生產的農產品為青稞等幾種有限的農作物。
平原上的大唐,沃土千里,有自然災害的時候都能餓殍滿地,而吐蕃僅僅以少數貧瘠之地就能跟大唐或對抗,能做到這個地步不能不歸功於頑強不息的吐蕃精神。
吐蕃帝國的強大不在於擁有多少騎兵,不在與佔領多少地方,而在於人類戰勝自我的最大極限,這就是吐蕃精神的精髓。
除了高原反應之外,路上盧小閒一行還遇到了一件離奇的事情:在一個晚上宿營之後,有數百名不名身份的吐蕃人偷襲了盧小閒他們的營地。
好在乞力徐及時發現對方的企圖,指揮護送使節團的吐蕃精銳騎兵擊潰了對方,雙方都沒有傷亡。
誰也不知道這些襲擊者來自何方,他們為什麼要偷襲大周的使節團。
在羽林士兵暗自慶幸最終驚無險的躲過了這一劫的時候,盧小閒卻在帳篷裡呼呼大睡,壓根就沒有起來。
他心中很清楚這事是誰幹的,也早就知道了最終會是什麼結果,甚至他都能想象到,到了邏些城之後乞力徐會如何添油加醋的向贊普彙報這件事情。
說起來,真正最覺得慶幸的人應該是盧小閒。
除去欽陵這件事情,盧小閒雖然計劃了很久,但最終是否能成功他心裡也沒有底。當他遇見了乞力徐之後,直覺告訴他:欽陵死定了。
乞力徐對收集證據詆譭欽陵這件事情,非常的盡職盡責,二人合作的相當愉快。
當然,盧小閒心中很清楚,乞力徐之所以如此賣力,並不是和自己有多深的交情。
乞力徐要向贊普表明忠心,他知道贊普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正因他們都想除去欽陵,因為目標一致,所以才會一拍即合。
盧小閒猜測,乞力徐肯定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一朝天子一朝臣,贊普若除去了欽陵,就必須有人頂上大論的位置。
誰有資格來做這個位置?
毫無疑問應該是贊普最放心的人,同時還是功勞最大的人。
乞力徐正在努力做贊普最放心和功勞最大的人,盧小閒從他的言談中可以窺視到掩藏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