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沒有想到的事情終於發生了,被收留的這些吐谷渾人劫持了慕容諾和弘化公主,向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提出要求:撤出輜重營地,否則就殺了慕容諾和弘化公主。
這下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傻眼了,這麼大的事情他們哪敢擅自做主。無奈之下,一方面他們將對方包圍,與之對峙,另一方面派出快馬,向遠在烏海前線的薛仁貴報告了情況。
就這樣,這幾百個吐谷渾人被數萬唐軍的包圍在輜重營地內無法動彈,但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投鼠忌器,也不敢有任何動作。
薛仁貴接報後也是吃了一驚,此次出兵的由頭就是為慕容諾和弘化公主復國,若他們倆都死了,那還復個屁的國呀!不僅這場戰爭師出無名,就是向皇帝也不好交待!
思來想去,薛仁貴向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下達了命令:務必保證慕容諾和弘化公主的安全,若實在不行,先退出輜重營地,等他回援後再做下一步打算。
命令送出去後,薛仁貴不敢再停留,率兩萬大軍星夜趕往大非川回援。
有了薛仁貴的命令,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這才鬆了口氣。他們派人與那些吐谷渾人談判,誰知對方很強硬,只要他們在兩個時辰內迅速離開輜重營地,就會放了慕容諾和弘化公主,否則將奉上他們二人的人頭。
為了保住慕容諾和弘化公主的命,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只得退出營地。
那些吐谷渾人也算講信用,在他們退出營地後,將慕容諾和弘化公主也送出了營地。
慕容諾和弘化公主安然無恙,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這才鬆了口氣。
可他們氣還沒喘勻,便驚愕的發現,輜重營地內火光四起,對方竟然開始焚燒輜重給養了。
簡直太惡毒了,大唐的十萬大軍若沒有了輜重給養,就是用腳後跟想,也能想到是什麼後果。
就在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還沒回過神來的時候,近二十萬吐蕃大軍從天而降,向六神無主的大唐軍隊掩殺過來。
不是說大非川一帶只有三四萬吐蕃軍隊嘛,並且還都被薛仁貴趕到了烏海一帶,這二十萬大軍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這二十萬大軍正是為吐蕃效命的吐谷渾軍隊,基本上能上陣的吐谷渾人都出動了,在欽陵的弟弟贊頗的率領下,他們像洪水一樣向輜重營地外的大唐軍隊席捲而來。
可笑的是,大唐此次發兵就是為解救這些吐谷渾人於水火當中,幫助他們復國呢!
眼睜睜看著輜重糧草被燒,本就讓大唐軍隊惶恐不安,又被突如其來的吐谷渾軍隊襲擊,大唐軍隊頓時陷入一片混亂當中,最終的結果不言而喻,唐朝大軍敗了,而且是一敗塗地。
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欲哭無淚,唯一能指望的,就是看薛仁貴回來後能不能力挽狂瀾了。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薛仁貴也是自身難保了。
欽陵之所以沒有出現在進攻郭待封和阿史那的戰場上,就是因為他要親自指揮對薛仁貴的戰鬥。主帥對主帥,這樣身份才算對等。
有心算無心,急忙回援的薛仁貴不出所料的在平坦遼闊的大非川,被欽陵親率的軍隊團團包圍。
二十萬對兩萬,而且欽陵率領的是清一色的吐蕃騎兵。
吐蕃鐵騎怒濤般衝擊著唐軍越來越殘破的防線,黑壓壓的箭雨遮蔽了天日。防線的另一邊,內無糧草外無救兵,飢餓的唐軍在絕望中一個接一個倒在自己的血泊中……
聽郭勤講完事情的經過,盧小閒這才知道,當年薛仁貴的那位副手郭待封正是郭勤的父親,他聽罷默然無語。
後世對大非川之戰都是從史書上了解的,盧小閒一直對此戰心存疑問。大唐軍紀極嚴,郭待封又是是名將之後,在戰場上拼殺了幾十年,按理說違背軍令的情況是絕不可能發生的。
現在看來,郭待封應該是做了替罪羊。
最後將戰敗的責任歸結為郭待封違命,只是為了保全大唐的顏面,說穿了是為了保全高宗的顏面,他不能讓世人知道吐谷渾人心向吐蕃對大唐軍隊反戈一擊的真相。為了平息物議,高宗不能不對戰敗者有所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