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玄禮的不屑是有根源的,大唐將領往往把獲勝的希望寄託於短兵決戰,這種觀念根深蒂固,對以遠射武器來剋制騎兵奔突的打法似乎並不抱太大的希望。
以實戰效果來說,弓與弩都有各自的優劣特點。但一個擁有大量會射箭人口的國家,弩往往是不容易推廣或流行的。但凡擅長大規模使用弓箭的軍隊,都不會很重視弩的使用。
大唐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彪悍的民風使得軍隊兵源比較優秀善戰,入伍計程車兵往往在參軍前就會射箭,甚至是自備弓箭去軍隊裡報到。
儘管軍隊中也有使用弩計程車兵,但大部分士兵都是使用弓箭作為遠射武器的,弩只是一種普通兵器,在軍隊中的地位不高,弓箭才是鐵桿主力。
盧小閒來自於後世,對弩的認知當然和陳玄禮不盡相同。他覺得郭振的這個提議非常不錯,弩對這些老兵來說是取適合的遠射武器了。唯一需要解決的就是弩裝填慢,難以連續發射的問題。對這一點,盧小閒心中大概也有了主意。
“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在盧小閒集思廣益之下,一個初步的訓練方案形成了。
眾人都沒有異議,畢竟這是為了保命,接下來就是按部就班的進行訓練了。
這世上很多事情就是奇怪,盧小閒急著想去洮州的時候,偏偏走不了。可團結兵僅僅只訓練了三天,還需要進一步磨合的時候,他們卻不得不開拔趕往洮州了,因為王孝傑派來護送的軍隊已經到了廣武縣。
“王公子,怎麼是你?”盧小閒吃驚的望著王海賓。
“我不是什麼王公子了,我現在是‘旋風旅’麾下的旅帥!”說這話的時候,王海賓一臉的自豪。
“旋風旅?”陳玄禮吃了一驚。
陳玄禮久居軍中,旋風旅的大名如雷貫耳。
當年,國師薛懷義,從大唐軍中抽調精英,親自訓練組建了旋風旅,在征討突厥時作為他的親兵衛隊。他們是大唐軍中最優秀的斥候,同時也是最彪悍的騎兵。雖然只有三百人,但在屢次征戰中卻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大唐軍中,如果說羽林軍是一種榮譽和身份的象徵,那麼旋風旅就是軍功和實力的體現。就算陳玄禮自視再高,聽了旋風旅的名號,也是肅然起敬。
王海賓指著與他同來的兩名將領,“盧公子,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旋風旅校尉趙朗!”
陳玄禮本以為赫赫有名的旋風旅主帥是個五大三粗的猛將,誰知卻是一個很儒雅的中年人,如果不是身著戎裝,還以為他是個讀書人呢!
趙朗向盧小閒敬了個軍禮,不卑不亢道:“末將見過盧公子!”
從見到趙朗的第一眼,盧小閒就感覺到他是個沉穩之人,對他頗有好感。
他趕忙向趙朗回禮:“有勞趙將軍了!”
王海賓又向盧小閒介紹另外一人:“這位是旋風旅的副尉叢晨!”
叢晨與趙朗不同,一看就是個標準的軍人。
他的嗓門很大:“見過盧公子!”
盧小閒同樣回了禮。
趙朗直截了當對盧小閒道:“盧公子,王大總管命令,旋風旅到廣武后,迅速保護盧公子趕到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