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軍被朝廷大軍剿滅,潘州上下舉手相慶。
老百姓的想法很純樸,也很簡單,只要能過好日子,只要不被人欺負,這比什麼都強,至於其他的,他們根本不用考慮的太多。
談如意的叛亂被平息,意味著老百姓不用再生活在恐懼當中,他們當然要高興了。
嶺南談家在叛亂中整個被連根撥起,一個屹立數百年的大家族,就這樣煙消雲散在了歷史的塵埃當中,隨之陪葬的是幾千條鮮活的生命。
幾家歡喜幾家愁,談家參加叛亂倒黴了,但大唐府兵順利平叛,肯定要論功行賞,很多人會因此而獲得戰功爵位,或許因此也會改變很多人的命運。
向朝廷報送立功相關人員的名單,是監軍萬國俊份內的職責。按理說,萬國俊的奏摺應該很快就可心上報到朝廷。事實上,萬國俊除了報捷的奏摺外,論功行賞賓奏摺一直沒有送上去。
李千里提醒了萬國俊好幾回,但萬國俊對他只是敷衍,根本就聽不進去。
自討了沒趣的李千里,也就懶得再管這事。反正平叛順利結束,他也好向皇帝陛下交差了,至於立不立功,他並不是很介意。
李千里雖然不著急,但有著急的人,馮君衡便是其中之一。
談如意叛亂,馮君衡作為潘州刺史,責任是躲不過去的。所以在平叛過程中,他全力做好後勤輜重等保障工作,目的就是為了將功贖罪。
當然,這只是馮君衡一廂情願的想法,能不能真的將功贖罪,他心裡一點底也沒有。他很想從萬國俊給朝廷的奏摺裡看出些端倪來,可萬國俊卻遲遲不向朝廷報功,這讓他更加忐忑不安。
思前想後,馮君衡覺得還是有必要親自去拜訪一下萬國俊,為此他還為萬國俊準備了兩千兩銀子的銀票。
萬國俊對馮君衡的到來很是熱情,只是打著哈哈寒暄,卻隻字不提向朝廷遞奏摺一事。
臨別的時候,萬國俊留給讓馮君衡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馮刺史只管放心,這事很快便會有結果了。”
很快便會有結果了?
這話說了等於沒說,馮君衡還是不知道萬國俊的真實態度,不過好在萬國俊收下了他奉上的兩千兩銀票,這讓他多少安心了一些。
相比馮君衡的著急,李珣又是另外一種著急。
消滅叛軍之後,流人軍並沒有解散,依然集中在南巴縣的軍營裡,萬國俊讓他們耐心等待朝廷的聖旨。
當初,李珣抱著“富貴險中求”的心理,不惜孤注一擲以命博取戰功,就是為了儘快回到神都洛陽。經過與叛軍一系列血戰,他所招募的一千二百名流人,只剩下了一百三十人,真是十不存一。
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和生與死的考驗,李珣對虛名已經看開,不再去想回洛陽之事。他可以什麼都不要,可那些跟著他苦戰倖存的流人,他不能不考慮他們的未來。還有那些陣亡流人的身後事,他也不能裝聾作啞。
而這一切,都取決於朝廷對他們如何褒獎。
李珣幾乎是一天派人去萬國俊那裡打聽一次,萬國俊遲遲沒有訊息,讓李珣和那些流人幾乎望眼欲穿。
不過,好在萬國俊已經答應,三日內便會有結果,讓他們稍安勿躁。
盧小閒是這些人當中最平靜的,自打回到討擊使帥府後,他倒頭就睡。
弄月和吟風二人幾次來送飯,見他依然呼呼大睡,只能躡手躡腳的離開了。
當盧小閒醒過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三天的早晨了。
他坐在床上狠狠伸了個懶腰,終於感覺到肚子餓了。
起床洗漱,看著弄月吟風和麻利的將主食和小菜擺在桌上,盧小閒心中不由生出感慨來:只有經歷了生死,才知道活下來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每天開心笑,累了就睡覺,醒了就微笑。生活,沒什麼大不了!
盧小閒坐在飯桌前,瞅著二人,故意裝作生氣的樣子:“當我說的話不做數,你們倆又要站在那裡看我吃飯?”
“不不不!”吟風趕忙擺手,解釋道,“公子,我們倆吃過了,您吃吧!”
“哦!吃過了!”盧小閒淡淡點頭,“那陪我再吃點吧!”
盧小閒的語氣明顯帶著不可抗拒,弄月和吟風相互對視了一眼,沒再說什麼,默默坐了下來。
盧小閒一邊吃飯,一邊給他們講笑話。聽到可笑之處,二女不敢大笑,只捂著嘴偷笑。
盧小閒不禁搖頭,他們三人都傻,只不過自己是裝傻,而弄月和吟風是真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