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到最後,魏來也並沒有完全確認那黑色碑文之中裹藏著的究竟是怎樣的秘密。
但有一點卻得到的確認,似乎那黑色石碑能夠連結到遙遠的某一處,從那處源源不斷的吸收來上神之力。只是這樣的源源不斷究竟到達了怎樣的程度,以魏來如今的修為顯然是難以去衡量的。不過那銘刻在黑色石碑深處的法門卻著實讓魏來印象深刻,那攝取力量的法門像極了了《鳩蛇吞龍》之法。
魏來在心底暗暗演算了一遍,似乎將這《鳩蛇吞龍》之法中在器皿之上並非完全不可行,但這樣的改良同樣需要足夠的時日與足夠的天賦,加上於此之前魏來只敢以匆匆一瞥的方式探查那石碑中的狀況,因此並不能就完全確定石碑中異狀到底是否是由吞龍之法造成的。
不過就算如此,魏來卻愈發的覺得這黑色石碑的出現絕非偶然,只是其中到底隱藏著些什麼辛密,卻並非他短時間內能夠想明白的。
在約莫一個時辰之後,十萬陰魂們終於吞納了那枚上神之力,虞圭章對魏來是千恩萬謝,同時陰魂們多年孱弱,此刻這股力量入體不得不耗去些時日慢慢消化。魏來也通情達理,囑咐虞圭章好生休息之後,便收了法門,出了聚靈塔。
按理來說,有了十萬陰魂的幫助,魏來可以如法炮製,好生淬鍊自己的修為境界,雖然無法趕在翰星大會之前填滿幽海,但每一枚上神之力給魏來修為帶來的變化都是肉眼可見的,魏來完全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儘可能的在翰星大會來臨之前提升自己的修為。
但走出聚靈塔的魏來看了看已經漸漸暗下來的天色,很快便打消了自己心底這樣的念頭。
……
距離翰星大會的時間越來越近,而魏來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他並不能一直沉迷在這聚靈塔中。
天還下著小雪,寧霄城的冬天始終如此,雪綿綿不絕,天氣寒意不減。
但無論是夜色還是飛雪都並不能阻礙寧霄城百姓攜家帶口在街道上享受這一日辛勞後愜意時光的熱情,魏來如今也算是寧霄城中的半個大人物,所行道上,步伐有百姓喚上他一聲魏公子,對著他點頭致意。
魏來雖有有些不適於百姓們這般的熱情,但還是一一回禮。
好不容易穿過了大街小巷,魏來終於來到了今日的目的地,寧霄城最奢華的街道——寧安街。
寧安街的酒客食客非富即貴,穿梭在各個商鋪的婦人或許看上去其貌不揚,但保不齊就是那位大人物的妻子小妾,寧州近來發生的大事,似乎絲毫沒有對這些豪紳貴胄們造成半點的影響。寧安街中依然杯光交錯、鶯歌燕舞。
魏來穿過了街道,對於街道兩側的燈紅酒綠不著片刻目光,徑直的便走到了那座寧州境內最富盛名的明玉樓前。
明玉樓的盛名並非虛妄,早年先帝袁晏在位時,曾派首輔周相民巡視寧州,當時江浣水便於此地宴請首輔。
按理來說迎接朝堂首輔,怎麼也得將寧州珍饈一一上過一遍,才能對得起這燕庭首輔、天子使臣的身份,但偏偏,那一天江浣水與周相民的飯桌上只有三道菜。
一道黃燜鴨,是江浣水自己掏腰包買的。
一盤花生米,是昨日江浣水府中下人為他做的。
只有一道蘿蔔湯是當時還沒有這番氣派的明玉樓給做的。
三盤菜擺了上來,周相民問還是書生打扮的年輕州牧,此舉有何講究。
書生笑著指了指桌上那盤黃燜鴨言道:“我為州牧,我每月俸祿三十兩,雞魚豬鴨,日日有餘,君為首輔,位高我半級,亦可食之。”
周相民一愣,又看向那盤花生米問道:“那這道菜呢?”
“寧州百姓民風淳樸,府中下人見我這幾日辛勞,便想做些飯菜讓我在夜裡果腹,但不想正縫府中食料用完,思來想去便只能從自己家中尋來最好的東西,做了這一盤花生米。寧州數十年來受邊患之苦久矣,民生凋敝,以至於此,我不忍食之,今日奉上,供首輔一嘗。”書生又言道。
周相民聽出了味道,便又看向一旁的蘿蔔湯,再問道:“那最後這一道菜呢?”
書生眉眼之間笑意更甚:“這道菜大有來頭。”
“主廚叫鴻笙,早些年也算是寧州的大戶,家裡開著的酒樓便有足足三四家,其中他們最拿手的一道菜,叫做白鶴上西樓,用上好的鶴肉配上春分三日時的春筍,細雨山上的辰時的清泉,在以他們家特有的秘料熬製四個時辰,才能出鍋。之後的步驟據說還有七八道,所涉及的食材亦有上百種之多,吃過的食客無論是貴胄王孫還是修士大能,都拍案叫絕,引以為此菜乃是林州一絕。可後來鬼戎擾了邊關,朝廷的軍餉遲遲發不下來,又正值寒冬,邊關的將士忍著飢寒,哪能是那些鬼蠻子的對手?一時間死傷慘狀,當時寧州的巡撫沒有辦法只能拉著豪紳們捐獻軍餉,大抵是態度強硬了些,又或者是動了些不該動的手段,引了豪紳們的譁變。一紙御狀告到了京城,巡撫被罷免,但邊境的戰事卻愈發的拖緊。”
“就是那時,以鴻笙父親為首的幾個寧霄城大戶變賣了家產,又多方遊走,給邊關甲士湊來了軍餉,又自己花錢僱來鏢師,將過冬的衣物食物送到了前線,這才攔住了當年的鬼戎大軍。”
周相民聽得雲裡霧裡,便追問道:“可這與這道菜有何干系?”
書生不答他此言,只是繼續言道:“好些年後,新任的巡撫因為沒有再幹出前任巡撫那樣的事情,步步高昇,甚得朝廷傷勢。在燕庭的眼中,寧州是一塊雞肋,扔不掉,卻又麻煩重重。朝廷從不奢望有人能治理好寧州,只是希望有那麼一個如前任巡撫一般,穩住寧州,不然寧州的事招惹到朝廷來的傢伙。所以,很多年後的今天,當年籌集軍餉的巡撫不知死在了何處,而變賣家產為寧州與大燕擋住鬼戎大軍的富商之子,卻只能守著這處小小的店面,日復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