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號。
溫曉光個人微博發出暫時休學的動態,去向未明,反正書是不念了。
這個晚上他只在飛機上睡了一會兒,在此前,他還去了付家把付與萱從地獄中救了出來。
劉以琦人並留在中海,她已經身在北金了。
實際上,今天成立的公司不是一家,而是三家。
在當日離開北金時,溫曉光就已經和丁瑩著手註冊公司,當時決定都下了,規劃也列出來了,那便沒什麼可猶豫的。
如今兩週時間過去,差不多可以批覆下來。
第一家是初心影視,第二家為溫曉光個人開設的天使投資基金,取名不是資本,這年頭各種各樣的名字,溫曉光選了個最特別的就叫‘不是資本’。
這家公司並不需要幾個人,法務、財務、基金經理等必要的人員配備後,總人數達不到兩位數,私人的投資基金是可以這樣的,這樣的人數也談不上什麼公司管理的,基本上就是富豪的特別助理或者顧問。
這些顧問也樂意為富豪效勞,他們得到的報酬通常不是一般的上班族所能想象的。
當然這樣的團隊會有大量的‘外包任務’,就像李嘉誠的維港投資,只有4個人,只有在遇到特別的問題比如投資特定國家的公司,才需要僱傭當地的律師。
然而就是這麼家公司投資臉書、siri大賺特賺。
維港投資甚至在以色列都沒有辦公室,卻成功投了不少以色列的企業,說句粗話,送錢這個事還是比要錢容易的。
至於這些人的招聘,經過這些天的考量,溫曉光並不打算在國內尋找,尤其是負責直接對外接觸的那個人,他希望找到有矽谷背景的美國人。
找這樣的人他自己是沒辦法的,但雷君有辦法啊,這就是和他交朋友的好處了,作為最早出名IT大佬,雷老闆的人脈遍佈網際網路界,找個信譽良好的美國人還是沒問題的。
這第三家公司暫時同樣不會有多少人。
目前,溫曉光只會去忽悠技術大牛。
先沒必要廣而告之,首先要做的就是潛心把產品做出來。
基於這個理念,溫曉光帶領團隊在兒童節的歡快氛圍中,在頤和園的遊船上正式定下專案。
陳北還為他找來了原ogle中國工程院開發人員林若生先生,林先生和陳北是大學校友,如今剛剛走完川藏線回來,在世外之境中回顧了過往三十多年的人生經歷,這次回來重新開始。
他早就聽聞陳北在優客良品做的風生水起,過往他們也曾一起寫過一些軟體,倒不是頭一次合作。
又聽聞是溫曉光帶頭,這個名字在創業界可是如雷貫耳,帶著份好奇、衝勁以及朋友的面子,林若生坐了這兒。
算上還在家帶娃的黎文博,溫曉光找到了除他之外的5個人,不說個個是頂尖人才,但陳北和林若生技術實力是有的,黎文博是經驗豐富的職業經理人。
劉以琦聰明的像個小狐狸一樣,學了MBA之後早已褪去往日的稚氣,付與萱的履歷相對沒那麼亮眼,但她管錢,管錢的人得很信任才行,而且在優客融資與收購的專案中,她都完成的不錯,不存在明顯的能力黑洞。
船家是個四十多歲的阿姨,溫曉光是誰都不認識,湖面上還有不少同行者,遠處的拱橋橫跨湖面,波光粼粼中掩映的是前路未知的明天。
茶水倒盡,閒情敘完,溫曉光把正式批覆的公司檔案給他們看。
公司採取的架構和上一次沒有大的區別,唯一不同的是他們幾個上次在優客多少都賺了錢,林若生也是有積蓄的,
溫曉光也要求,他們必須出錢,所以他們幾個擁有的不是期權,而是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