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的時間過得象十個月一樣漫長。
李青童天天吃了睡,睡了吃,除了在宮內和宮門前溜達,什麼也不能幹,哪兒都不能去,連穀神宮後面的太極頂都不讓去,理由是山石峻險,不能攀高登險,以至於十多天的時間裡,連“十大奇景”中排名第一的縹緲仙景也沒看到全貌。但這十天的閒暇裡,總算幹了一件正事,就是給自己的蝸居起了個合心的名字——“青板童硯”。
總算把這十天熬過去了。早晨起來,用完早餐,李青童跟著五師兄梁青山、九師兄許青江和十二師兄鍾青火往回走。
梁青山道:“再給你兩天時間舒活筋骨,兩天之後正式開始給你傳授功法。”
李青童急切地說:“麻煩師兄稟報一下師尊,能不能今天就開始?我這麼待著實在悶得慌!”
“無需稟報師尊,你忘了入山拜師時,師尊命我代師授藝的事?”
“真是報歉,五師兄,我這些日子幾睡幾醒的,記憶都昏沉如霧了。如此說來那就更好了,勞煩五師兄今天就開始吧。”
二人說開始就開始,直奔後院的道堂來。
梁青山道:“我青陽派的道德功法,仰之如高山,遊之如大海,高深莫測,廣闊無邊,不是我這個做弟子的能傳授了的,我只是教你些最基本的入門功法罷了。”
“五師兄你太謙虛了,現在山上眾多的師兄師姐中,聽說只有你和四師兄進修到了五階之上,漸入‘玉清’佳境了。”
“我哪比得了四師兄啊?四師兄早就踏入‘玉清’境界,都爐火純青了,我卻是一隻腳剛剛邁上‘玉清’境的門坎,另一隻腳還陷在泥淵裡。只是沒想到你也知道‘玉清’之事?你聽誰說的?”梁青山道。
“上次在穀神谷後院,你忘了你剛一提到‘玉清’的事就被鍾師兄他們喊去吃飯給打斷了。前幾天病痛臥床時,曾請教過七師姐何謂‘三清’的,七師姐給我講了很多。”
“哦!這太好了,省卻我再繼續為你講解‘三清’境界了。其實這十幾個師弟師妹們都很用功,且潛質天成,修成得都很快,六師弟、七師妹、八師弟、十師弟也都修入四階了,小十六雖然入山才三年,也已提前三年完成築基進入二階,其他人雖然都在三階中努力,可也各有千秋,尤其是十四師弟,別看年齡只有十五、六歲,入山也不過七、八個年頭,前幾天聽四師叔說,三階快要修滿,正在向四階的門坎衝刺呢,真是後生可畏啊!”
“你說得可是青臺師兄?”李青童驚問。
“正是。青臺師弟天資聰穎,修煉又努力刻苦,這樣下去,遲早會成為我們青陽山的翹楚。不說這些了,我們還是抓緊練功吧!不過,今天我們還是要從最基本起步功法學起。”
“一切聽師兄安排。”
“這第一天要教你的,乃是天下武學最基本的基本功法——樁功,叫作‘三體樁’。正所謂‘萬變不離三體樁’,三體樁是所有武術門派的入門基本功。看好了——”
梁青山便說邊在前面演示起來。
“身體正立,兩手自然下垂,兩掌沿體側徐徐上舉,掌心向上,沉肩墜肘;到胸前,小臂內旋,兩手合扣,同時下蹲屈膝;到腹前,雙掌變拳,兩手一勒,定住氣,這個動作就叫作站丹田。看清楚了嗎?”
“看清楚了,師兄。”
“第二招,左腳以腳跟為軸,腳尖外掰;右拳沿身體中線鑽出;進左步,同時左拳上鑽;兩拳相遇同時變掌,左拳推出,右拳撤回。”說到這裡,梁青山轉過身來看著李青童。
“對。就這樣站著不動,要站半刻鐘不動。”
站了約半刻鐘,接著又往下做。
“現在是收式,跟我來,右手向後,小臂外旋,變掌,往上平舉;同時,右腳跟著左腳,兩掌收回腹部,立起。好了,休息休息吧。記住了嗎?”
“記住了,五師兄。”
“那你做一遍我看看。”
李青童就利落地擺了一個三體式站樁。
“呵呵,還不錯,這三頂三扣三圓三抱、三擺三垂三曲三挺,還有鼻有眼的。”梁青山說著,給他糾正了幾個基本動作。
“你看看能否堅持兩刻鐘,要穩,我過一會回來看。”
結果梁青山一出去,師尊安排的一堆事就把他陷進去了,等他忙完,兩個時辰倏然過去了。回來一看,李青童還一動不動站在那兒。